第133章 讲筳(2/2)
古乐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早前还打过招呼,只请大佬们出来聚聚,没想到,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带了亲近之人,这是要做什么?古乐猜不出来。
为了早些完工,古乐快步走上正坐,把大开合的书一展,便开始讲读起来。
五礼,一曰吉礼。凡祀事,皆领于太常寺而属于礼部...每岁所常行者,大祀十有三...清明、十月朔祭泰厉,又于每月朔望祭火雷之神。
天下神坛东门外。神库五楹,在外垣北,南向...方丘坛二成。上成广六丈,高六尺,四出陛,南一丈,东、西、北八尺,皆八级...南郊有浴室,瘗坎在内外壬
地。
命妇冠服:洪武元年定,命妇一品,冠花钗九树。两博鬓,九钿...两博鬓,七钿。翟衣七等,金革带,馀如二品...四品,衣绣小杂花霞帔,翠妆饰,金坠子。五品,衣销金大杂花霞帔,生色画绢起花妆饰,金坠子...五品,金翠。六品以下,金镀银,间用珠。
(一共省略31264字)
对于历史白芷自认为是门外汉,一进屋便找了个角落,拿起薄毯为自己一裹,蒙头大睡。
直到一声拍桌子声音响起,才惊醒睡梦中的白芷,本以为是鼾声过大,恼了众人的学问,为此才有人拍桌叫醒自己,可放眼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原来海瑞实在听不下去了,这才暴起发难:“我说古先生,你为我们讲的什么?吉礼?这一讲就是从头到尾的讲,讲到第14礼,再之后是不是乐礼,丧礼,服饰礼,舆服,仪礼,您要做礼部尚书吗?这样**,没有三天三夜可都讲不完的。”
白芷没听明白海瑞什么意思,看看天色,已然是黑夜降临,猜测古乐肯定是磨洋工,专捡一些不重要的东西讲,以至于拖到晚上,使得众人都是不悦,看在场的人数,已然走了一半的人。
场面被海瑞一挑起,群情激愤,拍桌、起身而走者不乏其人,作为当事者,不得不出面调停一下,走到古乐坐的位子上,才发现,大开的书籍上还有一块平板电脑,看了看文档上的标题,写着《明史》二字,作者张廷玉,这才知道,古乐拿没有出世的书籍,来考评大明史,给他们讲,心里暗叹:真是比我还能编,直接拿清人写的明史来忽悠,一来说明文化水平的确高,起码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谁具体去考证过嘉靖之前的明史,二来讲些不重要的问题,好规避风险,真是个老滑头。
古乐不为所动,把白芷扒到一边,说道:“这才那到那!我这还有食货、艺方、后妃、文苑没讲完,最多三天就可以讲完了,不要闹了,海大人。”
此话一出,又走了几人,然而大佬们却是一个没动,只是闭目不语,好似睡死一般。
白芷这才明白古乐的深意,不赶走那些小喽,怎敢放开了讲?为了配合他的意图,说道:“我听着很有趣啊!海大人啊!做学问者怎可心急呢?不知其小,怎知其大?哦,这叫见微知著嘛!”
海瑞一摔袖子,也走人了。
有几个小喽还是有一点不死心,硬挺着不肯走,直到大佬发话,让他们先回去,这才清空多数人,最后只剩下张居正、陈以勤、李春芳、徐阶几人。
古乐示意让门外的陈吾思去巡视下周围,看看有没有朝廷心腹(锦衣卫)之类的。用了一刻钟,没发现有人,才让白芷闭门,安心后才开讲。
所谓官场无私事,不怪古乐小心谨慎,此时又是人踩人上位的年代,不得不加倍在意。
古乐道:“听闻陈讲官把众治一书已经给各位看过了吧?”
将书分发众人,这是陈以勤觉得唯一能做的事,也是唯一能改变的东西,再有,锅得一起背,没道理他一人背。
古乐其实并不在乎他们思想的变化,团体已经开始发力,他们怎么改变朝廷都无伤大雅。
为他们讲解就是让以后动乱少点,死人少点,算是功德一件,一个时代的改变,平和一点总是好的。
现在共和都说不通,民主就别想了,退而求其次,众治思想是最贴近时代的思想,到时,一但新的思潮来临时,也有好有个缓冲区,不然就是钢铁般的对撞,会死很多人的,所以为他们讲,古乐并不反对。
众治的核心思想是: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两个观点,反对君主独裁,主张有德有贤者代管天下。
两个问题他们都明白其本意,但是皇权消失,德贤之辈如何掌权?这就是实质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