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败走颍河(2)(1/2)
周口民风彪悍,多出真拳师,查拳、红拳、七式拳、八卦拳都有传承,特别是心意**古拳在此地落地生根,根正苗红。威名远播的大镖师袁凤仪,文武双举的大拳师袁长青,瑞昌三少爷铁扇教师张铤芳,都是南路心意拳巨子。
心意**拳显世的传承主要有三,一为少林心意把,二为河南教内马学礼,三就是曹继武传戴龙邦。
少林一路最为神秘,传言“宁教十路拳,不传一个把”;戴家一路,又有“只见戴家人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的传说;河南一路也多是叔侄、舅甥的传承,拳谱头一句便讲“心意自古无双传”。即便戴龙邦的外姓弟子李洛能先生改拳外传后,也一直是择人传授,非常严谨。
在马、曹二师祖合研拳谱传世后,便各守其长再无来往。唯一一次深入接触,便是戴问雄少年时在赊旗得遇南派心意高师——半拉庙李政先生。
戴问雄根基牢固,上辈戴龙邦时,就以神秘的三个把拳打下了一片基业。戴问雄破壁精进时,拜得李政悉心传授,而后戴家拳法才登峰造极。
当初戴龙邦为感化李政先生,特命戴问雄扮作伙计至李政老家,花巨资为李母修建家宅。虽然后来传为一段感人佳话,但因为李政与戴问雄同辈,有实情没有名分。而周口一脉对拳传外乡还有些微词。所以虽是同门,容得下容不下自己还两说。
现在戴问雄心中有两个大难题,一是如何安顿好各分号掌柜,再就是广盛镖局如何立足。
镖行的规矩十分特殊,即便一个落魄拳师投奔,当家人都会好生招待,临走还必须盘缠相送。但要在地方开设字号,没有过硬的本事,没有官府的大门槛,根本开不起来。同兴公镖局开
设较晚,想当初王正清已是威名在外,又有赣豫的道台做大门槛,但开门挂匾的时候,照样得经受各大镖局的考验。
武林中的事一点不比谈买卖简单,做生意谈不拢可以再谈,武士见面,谈不拢就打,打了真武师行,打了武小人可就麻烦了。
因而谱上有言:武艺虽好世不平,路途结交要用心。
拳技可逞一时之威,但不能立长久之业,威与德必须兼备。戴问雄放下身份,回头迎上与这二位,商议道:“两位贤侄,骆驼不走山,按着早先的商议,就此安排分道如何?”
“二爷,出来时当家就交代了要听戴二爷的,二爷您就安排吧!”
戴问雄道:“后来赶来这位打旗号的少东家……”
玉政道:“二爷,这是我家大爷张钰芳的二子,新任了三门镖局的当家,他就是跟着长个见识,瑞昌的事情我俩就能做主。”
“如此也好,那他那路人马受你们调遣了?”
玉政道:“那路是项城的散落镖户组成了,二爷就权当他们保护我家少东家的就好了。我们先行这一队不做变更。”
戴问雄明白了意思,“好,事不宜迟,我先做些安排。”
戴问雄早有盘算,按说驼驮子都是茶叶,除非讹钱的,通常茶叶不会遭劫。北上一线又是轻车熟路,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余下人手按说应当随着自己保护银鞘,但自家人手从来不在周口停留,今天带这么多镖师,恐怕会引起地方的疑忌。
袁镜仪也知道戴问雄的难处,但他就等着看戴问雄会怎么办。
在招呼声中,驼马分道,“戴”字的镖旗并未调整,竟然随着驼队往北走了。只留下戴问雄及几个亲随,大队的晋中镖师却是同兴公的人手。戴问雄这一手处理的非常巧妙,袁镜仪赞叹不已。
稍作修整,驼马添料,戴问雄开始与各掌柜告别,并嘱咐北路镖师,一定要低调行事,万不可节外生枝。而后就是看戴问雄怎么安排瑞昌与盛昌的分工了,其结果既能显出两家的地位,又会影响两家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