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宁死不迁 上(2/2)
而且各县基本上也都处于自治的状态,大唐派去的官员少得可怜,幸亏当地的俚人相对来说比较遵纪守法,各县大多都是县官带家眷和个把书吏守着县衙,手下的衙役都不齐。
李建到任后,各县的官员并未因他的是新任上官而前来拜见,理所当然认为他这经略使也是来钓鱼养老的。李建也不以为意,而是开始着手清查州库的各类账目。李建掌长安一地政务经年,对这些方面自然是轻车熟路,不过旬日便查实了府库中积存有大量的钱粮,还有不少经海南岛周转安南的军资。
随后,李建以县学的名义举行了一场考试,选拔出二十余名汉族的读书人晋为书吏,又张榜选了百余名孔武有力的俚人作为衙役,开始了他的经略之路。
还别说,在种田方面李建相当有天赋,虽然他这辈子没看过什么穿越小说,可套路却是无师自通。他并没有急着按照黄盛的意思去搞盐、铁、人,而是带着书吏和衙役巡查全岛,一个县一个县的走访,清查司库,处理积案,对于一些连衙役都不齐备的县府大加申饬,更将各地积存的钱粮都取了出来,募集当地俚人民壮修葺城防,整治街道。
这个做法自然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而且李建开出的工钱又极为丰厚,很快就收买了人心。
用了差不多两个来月的时间将全岛巡视一遍后,李建也顺路查看了黄盛圈出的鹿回头,见此地果然开阔平坦并且渺无人烟,便就地征募了两百俚人就在鹿岭上修建了一座木寨,将此地圈了起来。
李建返回治所后,便开始在海口湾(今秀英港)建筑海港码头,而修建码头招募民夫的文告传递至各县后,自然得到了当地俚人的拥护。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有三万多青年民壮涌至舍城,而此时整个海南岛的俚人也不过二十余万,可见李建的号召力有多大。
与此同时,二舅的传教工作也展开顺利,虽然海南岛的俚人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但对佛教也不陌生,很快二舅就用不要本钱的圣光术砸出了近万的信徒,并从其中选出了近千的信众秘密迁往鹿回头建设晒盐场。
在信仰的号召之下,信众们爆发出的劳动热情自然不可小视,在一穷二白、无技术无指导无实物参照,仅凭黄盛写下的数百字描述和一张草图,就在鹿回头岸边修出了差不多二百余亩面积的晒盐场。
整个晒盐场以青石为基,青砖铺设,共分六层,阶梯状的盐场将海水按照浓缩程度的不同进行调制,虽然期间遭遇过一次台风,盐场被台风带起的巨浪冲毁,但很快二舅便领着信徒将其修缮,此时每月可以晒出上好海盐近万斤,已由李建安排了唐军水师的官船运往广浙贩售。
可以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建这才算是刚刚在海南岛上打开了局面,此时李漼一道圣旨要将他迁安南,简直就是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