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传 第六十一回(1/2)
第六十一回:韩魏联兵战伊阙,分而制之克强敌
轻松拿下新城,秦国方面是乐了,但消息传至韩国,却恰恰相反。韩国新君韩厘王初登大位才一年,就不幸见到秦、韩两国干戈又起,哪能不惊慌?而且,按秦国以往的表现来看,要么不轻易出击,一旦出击就必然是套“组合拳”,攻下新城后,秦国必定不会就此罢手,很可能发动新的攻势。
怎么办,就由他今日下一城,明日下一城,继续蚕食我大韩领土吗?
不行,必须要尽快阻止他。本王虽不肖,但堂堂大韩国不能亡在本王手中。
他想到此处,连忙安排使者赶往各国,呼吁众国再次联手抗秦。数十日后,消息传来:赵、齐等国,要么因赵主父刚死,正忙于安抚国内,要么因正筹备伐宋,暂时无心西征。只有魏国这位难兄难弟,积极响应。
有总比没有好,韩厘王迅速与魏昭王达成同盟,积极筹划反攻秦国。
自魏惠王后期以来,韩、魏两国与秦国交战历来是十战九败,这次他们之所以胆敢联手反攻秦国,是因为二国经过总结,发现了经常吃败仗的根本原因。
这二国之前与秦国交战时,往往都是秦国大军杀过来了,才被迫投入到战斗当中。因而,造成了秦军北攻,他们北救,秦军南下,他们南救的不利局面。由于秦军攻势迅猛,往往前方急报刚刚报到国君这,该处城池已被秦军拿下;即使救得迅速,秦军也已发觉了他们援救的意图,又调整方向攻打别处城邑去了。
一次又一次的败仗,就是这么造成的。
因此,想要挫败秦军,只有反守为攻,逼得秦国人与己方的主力决战。一战击溃秦军主力,便可扭转乾坤。
就这么着吧——不信集齐我两国的倾国之力,胜不得秦国!
韩、魏两国寻着了这一转机,一下子自信了起来。好消息还不止这些:因蜀地不服秦人统治,趁机叛乱,秦国第一上将司马错拿下襄城后,被迫撤军南下伐蜀,秦国国内一时空虚。
于是,公元前293年,韩、魏二国尽起倾国之兵,对秦宣战。
为求必胜,这次两国共出动大军有三十万人。其中,韩、魏两军的兵力大致相当,都在十五万人左右,韩将为暴鸢,魏将为公孙喜,又以公孙喜为联军总主帅——这两人久经战阵,并非是襄城、新城那等庸才守将可比。他们曾与齐国名将匡章携手,重创过南方霸主楚国,端得是赫赫威名。
一时间,阴云遮天。秦国上下闻讯大恐,国内震动。
秦昭襄王与魏冉已焦头烂额:想不到这二国铤而走险,竟会孤注一掷的前来搏命。若想退敌,最佳的对策无疑是让司马错率大军立即赶赴函谷关凭险据守,那二国欲战而不得,时间久了必然退去。只可惜,司马大将军眼下并不在国内……这可如何是好?
君臣二人商磋良久,寻不得办法,只得将秦国大小将领尽数召来,让大伙集思广益。众将到后,碍于敌军势大,一时都无言以对。就在这时,一人上前向秦王提议道:“韩、魏两国既欲求战,我军何不针锋相对,一战而胜之!若能大挫这二国兵马,则秦军再想东进时,定是一马平川。”
说这话的,正是白起。
秦昭襄王听后大吃一惊:对方这次可是举国出征,大军足足有三十万之众!眼下秦国正当空虚,若也使出倾国之力与其交战,万一不幸失利,那我秦国岂不势危?想到此处,秦王有意斥退白起,另向他人问计。
魏冉突然站出,问白起道:“白将军,若让你领军前去交战,要多少兵马?”
“十万人足矣。”
魏冉听后,便转头向秦王进言道:“大王,不如就按白将军所说,让他提兵十万前去迎战。先前攻打新城时,这小将军只用了三万兵马,数日便拿下了新城,可谓是能出奇制胜者。他既有这等雄心壮志,老臣猜他定有取胜之法。”
秦王犹豫道:“白将军虽勇气可嘉,可这样一来,未免敌众我寡,实力过于悬殊。依寡人看来,还是稳妥些好。”
白起听了这话,更不犹豫,上前拜道:“请大王准许末将出战,若不能胜,甘愿伏诛!”
秦昭襄王被他的勇气所打动,遂下令道:“那就依了将军罢。切记,此战关系重大,关乎我大秦命运,将军前去时务必要小心行事!”
“蒙大王重用,末将必竭尽全力,以大胜相报!”
半月过去,韩、魏三十万大军已兵临新城城下。此地早在一年前被白起攻取,城中只有两万多秦兵驻守。因此,三十万大军一到,立即摇摇欲坠,险象环生。
这时,白起率十万秦军赶来救援的消息也传至了韩、魏两军营中。
公孙喜、暴鸢两人闻讯,立即商议道:“秦军素来骁勇善战,虽只有十万兵马,也不可小视。我等不如寻个易守难攻的去处,诱他过来交战,等秦军猛攻数日而不能下时,我二人再一齐率军杀出,定能大胜。”
二人筹划定了,便撤军向北退去,连退六十里后到达伊阙一带(今河南洛阳龙门)布防。此地地势极其险要,与函谷关相似:一左一右有高山两座,极其陡峭,不利大军驻扎,中间只留一道峡谷,有如门户,大军经此方可通过。韩、魏两军守在此地,进可攻,退可守,果然是上上之策。
白起率军赶至新城后,获知那两军主力已往北退去,当下不作停顿,尽引部下十万大军急速赶来。
三国大军不日即相持于伊阙。
白起到后,一反之前的行事匆匆。他安排部下四处砍伐树木,于山谷谷口立下大寨一座,显出一副凭险死守的模样来。那边韩、魏两军之前见白起来得迅速,只当秦军几日内必会攻进谷来,此时已在谷中布下了天罗地网。结果连续好几日过去,不见秦军来攻,再安排部下前去查探时,回报道:秦军的战略与我军如出一辙,也是只守不攻。
这下可好,两路大军将谷口两端堵得严严实实,彻底耗上了。其中,韩、魏两军守在伊阙之东,秦军守在伊阙之西,都是欲战而不能。
暴鸢见状,恼怒道:“早知秦军如此行事,不如先前就与他们大战一场,那多爽快。如今,我等三十万大军被堵在谷东,既攻不出去,又要小心提防那秦人前来偷袭,真个憋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