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进京城苏岭分道,入客栈莫忧挑剔(2/2)
莫忧高高兴兴的牵着马,逢人便打听哪家客栈安静舒适,也有说这也有说那,莫忧总不满意,又打听到一人,这人将莫、颜二人上下打量,道:“二位若是舍得银子,就去揽月居,那真是个好地方。”
莫忧问:“怎生个好法?”
这人眉飞色舞道:“怎么个好法也不是我这平民百姓形容得出的,总之是京城里有名的地儿。”
莫忧听了欢喜,当下在这人的指点下,来到了揽月居,光是看门脸,莫忧便忍不住称赞,三丈高的牌楼,金漆镶面,雕花画草,恢宏中显精致,只是匾额之侧系有白绢,莫忧先是一怔,很快恍然,先帝驾崩,举国仍在国丧中。
历代礼法要求,帝王驾崩,是乃国丧,举国哀痛,臣子百姓服“斩衰”三年,此为五种丧服制中最长的一种,三年之内,不应考、不做官、不婚娶、无娱无欢,以表沉哀。
不过,仁孝的汉文帝以为,“斩衰”三年,这对于国家社稷并不适合,国家安危须日夜不殆,内治外联、兵戎民生,怎么能三年息休?生死无常,父丧子悲,天可怜见,一人服丧尤可行,天下臣民齐服丧,三年之中,天下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礼法无非是宣导治天下务须以孝为根本,因此为达到目的,从权变通就是无可非议的了,遂将三年的服丧时间缩为短短的三十六日。
到唐高宗登基时,遵先帝的遗诏,更是效法列祖的宽仁厚爱,要求“天下吏人,三日释服”,也就是说,只须服丧三日。朝廷罢朝三朝,新君守灵思哀,百官为臣子与君同哀,平民百姓也就是不鼓乐不彩服不婚娶,三日后,照常营生,稍做些哀伤就行了。
去岁,先帝真宗驾崩,幼帝即位,刘皇后为安抚天下、平息臣议,显仁孝重国哀,一面大赦,一面发丧,借汉文帝的孝旨,举国上下哀国丧三十六日。
如今虽然早已过了刘太后定的三十六日国丧,官、商、仕、民早已欢娱如旧,但是由于永定陵尚在修建先帝灵柩仍在停在陵中还没有封陵,在东京城内,大多的官商百姓门前仍然垂着白纱,以示对先帝的哀思与朝廷的无上敬重。
莫忧笑问:“如玉,你看这里如何?”颜如玉也瞧得出神,见莫忧问,犹豫道:“姐姐,咱们就住这里么?好是好,只是太奢侈了,那得多少银两?”
莫忧笑道:“银子的事你就莫操心,只要舒舒服服的就好。”说着拉了颜如玉就进去,颜如玉看了眼肘间莫忧的手,脸腾的红了,不过他张了张嘴,到底没有说话,门内早有人听到脚步声,朱门轻启,并肩出来两位丫环,长得如花似玉,穿得绫罗绸缎,向二人福了福,退在一侧。
莫忧笑道:“请两位通报一下主人,就说我们是来投宿的。”其中一人应道:“请两位偏厅稍候,夫人正在招待客人,片刻即到。”说着将两人领到一间布置华丽的客厅,又恭敬的斟好茶,方垂手退下。
颜如玉忸怩道:“姐姐,这里这么多规矩,似乎不同寻常呢。”
莫忧笑道:“更不寻常的是,这里的主人竟是个女子。”
颜如玉稍皱眉头,道:“姐姐,这个地方,处处显着华贵,只怕都是高官名士才能来的,不如我们换一家,如何。”
莫忧挑眉道:“为什么要换呢?好地方只有高官名士才能住吗?”颜如玉知道她身后包袱里的金银珠宝足够两人挥霍,默不作声。
莫忧见他似有不悦,劝道:“如玉,目前的情形,银子怎么比得你的前程?”颜如玉想想有理,渐渐舒了眉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