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张居正(2/2)
张居正是无可替代的。
在当时,没有大臣的勇气能与他比肩。
即便有,也没有他的魄力。即便有,也没有他独特的眼光。即便有,也没有他誓死不渝的决心……
勇气!
魄力!
眼光!
决心!
对,这些品质不是靠学习和实践就能轻易获得的,是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
正如张居正自己所言:“弃家忘躯,以徇国家之事”、“使吾为刽子手,吾亦不离法场,而证菩提”。
6英雄泪
心中只有“国”,而没有“家”,更没有“身”,十九年没有回家看望过父母一次,不是说张居正不孝顺。
当然,也不能说他一点都不贪恋权位,全是为了国家的改革。
他一样看重功名。
但功名功名,有两层意思,一是功,一是名。
无疑,张居正更看重功,而不是名。也许,他高就高在,知道只有功,才有名,若无功,名不过是虚名。
正因为这份报国之心,所以他在改革途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诸葛亮的八字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份决心,所以我说他的性子很刚,刚得像一柄锋利无俦的宝剑。
让他不上奏要命的《起居注》?那还是张居正吗?
让他不写《罪己诏》,不批评自己的学生万历皇帝?那张居正会答应吗?
就连古人最在意的“丁忧”守制,他为了改革不被中断,冒着被天下士人吐口水的巨大压力,他都坚持了下来。
夺情风波让张居正遭受了无与伦比的心理压力,他在忠与孝之间的两难抉择,别说“以孝治天下”的大明王朝,就是拿到今天,又有多少人能过这一关?
当我读到他抽出一把剑,送到翰林院掌院学士王锡爵的手中,然后噗通一声跪下,涕泪纵横地对王锡爵说“你杀了我吧”,我似乎听到了一个孤独的英雄让人心碎的呐喊……
那可是一个权倾天下的大首辅!
而且是万历皇帝不亲政时,也就是说,他是摄政王,与皇帝无异,要谁生谁生,要谁死谁死。
但那一刻,他哭了。
哭得泪流满面,五十多岁的人啊!
所以吓得王锡爵失魂落魄,见了鬼似的掉头就跑。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及伤心处。我为张居正的夺情找了好多理由,最后连孝的定义都改了:孝敬死去的人不如善待活着的人,祭祀先人可以有,但意义不大,死了就是死了,只有丹心永存,精神永存。孝敬在心,而不在形式。
活着的时候不好好孝敬,死了跪在墓碑前哭得捶胸顿足,放再多的烟花炮竹有个屁用?
所以我说,清明节假期若有必要,都可以取消,换一种更为有效的形式(我知道这段话说出来,会招人唾骂,但就是我说的,一个叫十光的不知名作者)……
但张居正的命,我没改。
改了,好像就不是张居正了。
7政治天才
海瑞曾评价张居正说:“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这个评价,虽然有失偏颇,但无疑就是张居正:一心为国,至于自己,不考虑。
承前启后的一代巨擘梁启超评价张居正说:“他是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
注意,两个形容词:“唯一”、“大”。
这个评价奇高,但很中肯,相信无人不服。梁启超本身就是个天才,很少这样服过人。
张居正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因为写过他,所以自然查过与他相关的一些资料。
你看别人从政,都在地方锻炼过,然后才进中央领导班子,但张居正不是,从一开始就在中央,而且从未在地方执政过。
考中进士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然后任翰林院编修,然后任国子监司业兼侍读学士,然后掌翰林院,后被徐阶越级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仅仅一个来月的时间,又被越级提拔为内阁大学士,时年四十二岁,成为大明最年轻的宰相,然后一干就是十六年,其中十年担任首辅,直至死去。
从政期间一天都没在地方呆过,但举目大明王朝167位宰相(阁臣),没有一个做得有他好。
这就是政治家的天赋。
没有经历,为什么能干好?就像经常有人会问,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怎能写出好的文章和小说?
其实,道理是相通的,不必非得事事经历,有天赋的人,能学习,能代入,能模拟,能设身处地,关键还能超越。
这就是我说,为什么换作别人,都不会开创出万历中兴的盛世。
8死得其所却换来无尽唏嘘
劳猝而死。
是的,张居正是累死的。
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富国强兵,为了他一直最器重最看好的学生万历皇帝……死时床头床边全是奏疏。
诸葛亮也不过如此!
但张居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为大明呕心沥血至死,最后换来他得意学生万历皇帝的反攻清算:
抄家,削尽官秩,并剥夺生前所赐玺书,以罪状示天下,险遭开棺鞭尸……
他的家属或自杀,或饿死,或流放……
他在世时所用的一批官员或削职或弃市,包括扛起大明半壁江山的戚继光(抑郁而终),和治理黄河理念至今都令中外刮目相看的潘季驯(落职为民)……
让人无尽唏嘘!
许多人说,大明王朝的“亡”,正是从万历皇帝这步作死的棋才开始的。
其实,也不尽然。
晚明这个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正常运转的地步,土地日益兼并集中,导致越来越多的流民,社会底层不堪重负。
而张居正的改革,只是将封建社会推到一个极致,并没有动摇其根本,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是通过挖肉补疮的方式,或者说压制的极端方式,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就像拉弓,已经拉满了。再拉,就折。
就像弹簧,已经压到了极限。再压,势必反弹,一旦反弹,力量最大。
而且,这“肉”大部分还是从大官大僚身上割下的,压制的是他们,剥夺的是他们的既得利益。张居正在世时,那些大咖还不敢,也不能怎么滴,可待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一倒戈,立马儿群起而攻之。
张居正一下子从“神”变成了“鬼”。
9最大的悲剧
我依稀记得,郦波老师曾说的那句话:什么是悲剧?人世间最大的悲剧是,因为善良却造就了不可预料的灾难。
对张居正而言,万历皇帝的反攻清算,无疑是个天大的悲剧,但那也只是张居正一家人的悲剧。
若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看,却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悲剧。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若万历皇帝不贪财不倒行逆施,不推翻不清算张居正,而是继续推行他生前的改革,那样的话国力强盛,边备固若金汤,左有戚继光(蓟州一线),右有李成梁(辽东一线),哪有努尔哈赤什么事儿啊?
天下之大,不难于立法、立志,而难于法之必行,志之必取,坚持不懈地去做,才是真谛。
做,干也!
这是张居正执政奉行的第一原则,无论是“考成法”还是“一条鞭法”,都是逼着人去干实事。
张居正干得很好!
所以“浩气”、“丹心”、“报国”、“忠魂”,都在他身上闪耀出令人夺目的光辉!
最后,我还是想用那句话作为结尾: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总有一些人是超越时代的,不能以常人的目光和思维去衡量,但他们一心只想把事干好的执着精神永世长存!
就像十光写小说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