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忏悔(4)(1/2)
(4)
“还有一双愤怒的眼睛残留在我的心底,常使我作噩梦。他是在外省读书时退学的我们班的学习委员罗利滨。你也知道,当时能考进我们那所院校的人,成绩都是很优秀的,罗利滨中考成绩就是全县前几名。在院校他也因为多方面出类拔萃,而任本班的学习委员。
他家在赣省南部的一个县。家里经济条件原来就很差,偏偏读书时母亲又患病。虽然院校的学费及他的生活费都只是很少的一点钱,但还是拿不出来,学校的一些补助也无济于事。
当时学校贫困生很多,想拿补助的人,都要自己先把自己家里的贫穷及现临的窘况写成一份申请上交。由校方用红字报放大,贴在大厅里,让全体院校生周知,然后再倡义大家捐助,这样每学期才能补助几百元。勤工助学点也早已让人挤满,而且受赠者的尊严在这种情况下也荡然无存。
另一方面家里情况的糟糕绝非是这几百元能激活的。再也没有能力读下去,只好退学。那时班上大多数同学每学期的花费都不低于四、五千元。动辄就去校外聚餐,庆功会,老乡会等层出不穷,一餐每人致少得花四五十元。
到三年级后,班上很多同学都染上了赌苹果机的恶习,有人一月可以输掉一千元,每日被吞掉一、二百元的大有人在。虽然有时能赢,但总体上一学期输掉两三千元的不足为奇。就是对于那些不玩赌博机,不大吃大喝的人来说,拿几十块钱出来,也微不足道。如果班上每人每学期捐几十块钱,就完全可以让罗利滨读完后面的几个学期,毕业参加工作。
对于出自这种家庭的人,能毕业走上工作单位是种很好的选择。但最终却因为钱,把他的前程给断送了。其实资助他一点钱,本身就属于开发式扶贫类型,他的成绩很好,完成学习,不管对于他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这一点钱能起到的作用迥异于一般的施舍,所以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种事实已摆在眼前。单看他生活窘迫,神情愁眉不展,甚至饱一餐、饿一顿,言语中透出很多无奈,就可以断定他几乎读不下去了。班上四十多人,谁的条件都比他好得多,谁都可能帮他一把。但结果是,谁都不管不问,怕惹上麻烦。
不管是从室友、同窗、老乡等各个角度来说也好,自己哪怕是买衣服被宰了五十元也比施舍给他五十元更能找到平衡感。眼看着他的困窘与自身的优越,是有一些尴尬,但这份尴尬被四十多人及更多的人分摊也就没什么了。可能还从他的破败中暗自庆幸,怀有看戏的心理。他有很强的自尊心,在还能维持下去的情况下,对外秘而不宣他的身世,对知情者也尽量回避这方面的话题。
另一方面,因为利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人又高大帅气,以至于班花董小玲在其她的老乡都对她趋之若鹜的情况下,单喜欢利滨。
董小玲老家也在赣南,毕业后应能和利滨分在一座城市。他们之间的恋爱浪漫且不论,光前景也是很实惠,而让人拍手叫好的。从一开始,利滨在董小玲的心中就生成了伟岸的印象。
记得二年级时,元旦那天游园,身为学生干部的利滨,主持套环这个游艺点,玩得比较热闹。这个游戏难度不大,奖券又丰厚,所以聚集了很多人,有相当一部分女孩在大呼小叫地玩游戏。其实,就是地上放几个木桩,每人五个环,以套的多少评奖。
轮到董小玲来套时,众人一阵喝采。但她五个一个没套中,涨红着脸。此时利滨走过去塞给她一张奖券,说是鼓励奖。小玲即刻显出无比的幸福与骄傲。其实女人所希望的正是这种,男人有相应的权力,然后泽恩于她。这种情形,不免让人对他们的男才女貌妒忌红了眼。
后来却因为钱的关系,罗利滨的脸上渐渐变得黯淡无光。一学期一度的老乡会,他已有好几次没有参加了。不知内幕者或许还会认为他人小气,不善于人际关系的应畴。后来,他的老乡们也隐隐知道了一些的内情。每次老乡会,反复强调是的在院校全体老乡,应共患难、齐心协力、共创未来。现已显得虚伪了。
几十人同县的老乡在一起喝酒,唯独少了他,不知气氛还会不会是那么活泼?几貌美的女老乡每次都侧目看他。如今,他却连一餐酒五十元都出不起,不知她们是否会心生埋怨。隔壁班的小汪,在一次开完老乡会喝醉酒时来他们寝室吐了一回,把气氛多么激烈、玩的多么疯、全部抖了出来,说他没去真是亏了。利滨此时的脸煞白。以致隔几个月后,小汪带主持者来收欢送毕业班老乡酒会的钱时,他竟激动地冲了他们一顿,气愤地把他们轰走了。
三年级时的班级聚会他也可能不去了。所以班长找到了他,说他钱可以不出,但酒还是要去吃的,他当时不置可否。最终他还是没去。在少一人的情况,酒席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班长在清点人数时,得知少了他,先是一愣,即刻又恢复了常态,投入到热烈的气氛当中去。刚开始董小玲也露出哀怨的眼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