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乱世靖康 宗泽饮恨(1/2)
建炎元年冬到二年(1128年)春,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两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宗泽坐镇东京留守司,虽四面受敌,仍从容地调度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岳飞于滑城之战、胙城之战、黑龙潭之战中,均表现突出,颇有战功。
一日宗泽招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
岳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番话终于使宗泽点头称是,为几个月后宗泽将自己的遗愿放心交给岳飞。
宗泽在开封整军布防的同时,不断上疏乞请高宗回銮。高宗空言搪塞,并于建炎元年(1127)十月以巡幸为名,从南京逃到扬州。
宗泽粉碎了金兵的猖狂进攻后,认为反攻的时机已到,调兵遣将,准备大举北伐,并把联合被役各族共同抗金作为北伐的重要战略部署。宗泽对金兵内原辽国的降兵降将进行策反,又上书高宗,建议联合各民族共同抗金。
宗泽一面筹划北伐,一面加紧上疏乞请高宗回銮。从建炎元年(1127)七月至二年(1128)五月,在不到一年的是间里,接连上了24封《乞回銮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乞回銮二十四疏”。
宗泽在准备北伐期间,建炎二年(1128)一月、三月、五月,宗泽又分别派遣属吏范世延、呼延次升及子宗颖三次赴扬州,面奏北代准备情况和六月进兵渡河计划,乞请高宗回京主持北伐大计。高宗不仅一再拒绝,反而越来越疑忌宗泽。
建炎二年四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马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
同年五月,高宗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荀为东京副留守,就近监视宗泽,阻止六月进兵渡河计划的实施。宗泽为宋王朝忠心耿耿,却得不到高宗的理解和支待,反而“信而见疑,忠而见谤”,眼看自己殚精竭虑筹划的北伐计划已成泡影,忧愤成疾,背上长疽,病情加剧。
七月,金太宗下诏追击逃在扬州的宋高宗,完颜宗弼率本部随宗辅军南下。宗辅军自河北出发,宗弼率其部为先锋,先后攻占濮州、开德、大名等地。天会七年初,宗弼升任元帅右监军。宗翰、宗辅派挞懒、宗弼、拔离速、马五分道南下,宋高宗自扬州南逃。宗弼入宋淮南西路,进兵宋归德府,将攻之,宋守将出降。宗弼一路所过州县,一击即破,或不战而降,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占领宋江北重镇和州。宗弼欲从采石矶渡江,在渡口遭到宋知太平州郭伟的阻击,一连三日均不得渡。
此时年已古稀的宗泽,满怀对宋朝的忠心,日夜盼望朝廷批准他的渡河作战计划和高宗回銮的请求。但左等右等,杳无音讯,只好深长地叹息道:我的心愿恐怕难以实现了。终于,他心力交瘁,忧愤成疾,终于一病不起。将领们前来探望,宗泽勉励他们奋勇抗金,完成自己未酬的壮志。
宗泽惆怅的紧紧的握住岳飞的手叹息说:“将军,我现在可能不能带领你们渡过黄河了。靖康耻,乃是我大宋子民的国耻。各种原因你们清楚。将军家乡也在黄河附近吧!将军可要记住金军并不可怕,畏敌之心,战必败也!”
岳飞拍了拍宗泽的手说:“宗帅,你一定要好好的养病呀!飞愿随宗帅北渡黄河,宗帅的知遇之恩,飞涌泉相报。”
宗泽摇了摇头将一封血书交给岳飞说:“将军,我没有什么交给你的。这个就送给你吧!你我作为忘年之交,宗泽此生甚感欣慰!”
岳飞打开血书一看两字:“过河!”
岳飞紧紧的捏了捏拳头含泪看着宗泽说:“宗帅!您?”
宗泽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说:“岳飞你下去吧!我想好好的安静一下,别把我给你的东西弄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