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大明永历 > 第一百一十八掌 黄宗羲收徒

第一百一十八掌 黄宗羲收徒(1/2)

目录
好书推荐: 仙妖逆 饮血狂刀战天下 昏天 钧天 逆世神功 碎虚无极 明朝那些人 意想不到的三天 武魂界 会法术的小熊猫

永历示意黄宗羲答应刘茂春的请求,也是出于探听对方虚实的打算,自从得知刘百万是在清廷的授意下来到江南,准备出手夺取盐业和矿产的时候,永历便有意留心关于刘百万的一切事情。现在刘百万的儿子就在这里,主动要请教黄宗羲,这可是一个接近他们刘家的好机会。

刘茂春并不知道永历一伙是怎么想的,只是见到黄宗羲以后,很是高兴,在被黄宗羲引见给永历后,就跟在黄宗羲身边,随着众人来到永历的住处。

永历不想妨碍刘茂春请教学问,特意让小二端来一壶好茶,送到黄宗羲的房间后,又与刘茂春寒暄了几句,这才退出房间。

此时房间只剩下黄宗羲和刘茂春,刘茂春端端正正地跪到地上,又给黄宗羲行了大礼,说道:“子曰:有教无类,学生驽钝,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学生,今日见到先生,还请先生能够替学生解惑!”

“嗯,请说,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黄宗羲客气的说道。

刘茂春躬身说道:“学生曾得到先生的《原君》一文,文中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又有‘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还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这与西汉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和‘大一统’之说,有些背离吧?请问先生何解呢?”

黄宗羲一向注重学问的研究,在治学方面更是严谨,特别喜欢这些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刚开始对刘百万的大公子心中还有些不以为然,可当听到刘茂春能够说出自己的论点,又能看出论点与盛行上千年的儒家思想有很多根本上的不同,这只能说明眼前这位年轻人,是用心思考了的。

“嗯,你说的很对,确实有所不同,那么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黄宗羲并不忙着解答,而是让刘茂春先谈谈自己的见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古君王号令天下,贤臣辅之,天下大治,我想如果君不明,臣不贤,有如商纣、周幽王,天下大乱,黎民受苦,此时是该保君,还是群起响应废君呢?”刘茂春不解地问道。

黄宗羲听完,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有此不解,正能说明现在读书人心中的迷惑,按照儒家的根基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三纲,又有“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做臣子得应该忠于君王。可是满清入关后,大批的原来明朝大臣投降满清,剃发留辩,改换官服,成了清廷的大臣,而大明崇祯皇帝并不像以前的昏君,这些大臣们也都背弃了他,甚至是江南大儒钱谦益也做了清廷的高官,这让很多年轻的读书人感到迷茫,到底书中的“纲理伦常”对是不对呢?

“这个我要问你,天下是一人的天下,还是天下人的天下?”黄宗羲问道。

“这个?”刘茂春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有些着急地挠挠脑袋。心想,从五岁开始,父亲就请人教自己《三字经》,到今天已经学习“四书五经”二十余年了,先生们从来都是引经搏点告诉自己“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要说到这天下到底是谁的,还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黄宗羲知道刘茂春回答不了,遂笑着说道:“不要着急,孟亚圣曾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是百姓之天下,不应该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还有这句话看似和孔圣人的‘君臣父子’之论有所抵触,但其实同为一体,百姓之福祉需要君王臣子守护,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不然天下会大乱的。”

刘茂春又挠挠头,更是迷惑了,想说话,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呵呵,掌管天下,为民造福乃是为君之道;辅助君王,匡扶天下,乃是为臣之道。可是人总有犯错的时候,即便是圣明的君主,亦或是贤明的大臣,也会有犯错的时候,还有父承子继的‘家天下’,只知有朝代,却不知有国家,实乃大错!”黄宗羲如此说道。

其实今天黄宗羲所说,按照当时的儒家礼法,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言论,确实与黄宗羲出身“东林党”的身份不符,毕竟“东林党”自我标榜为儒家学派。而儒家自从“程朱学派”以来,便以“格物致知”为基本,对君主的权威进行维护,根本就是“君贵民轻”,所以黄宗羲的说法确实是骇人听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