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龙八部》(2/2)
段誉离家之后,最先遇上的是钟灵。对大多数女孩子而言,要爱上段誉很容易:俊俏潇洒的外貌,温柔体贴的性情,大理世子的身份,侠义洒脱的胸怀……于是无量宫相遇,神农帮一役后,尤其段誉手执钟灵脚踝脱下她的绣花鞋时,钟灵爱上了段誉。
钟灵年纪尚幼,情窦初开,她对段誉的爱情,有一种小女孩的不顾一切:苦侯情郎不至后,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竟孤身闯荡江湖寻找段誉。这种感情,由钟灵这个纯洁天真的小女孩子怀有,虽然炙热,但并不深刻,所以当她知道段誉是自己的哥哥时,反应远不及木婉清强烈。伤心一会儿,‘从今以后把他当哥哥,也就是了‘。她对段誉的喜欢,因为年幼的关系,还带有一点对青年男子‘泛爱‘的色彩,进一步则深陷其中,退一步则海阔天空。而段誉对钟灵,除了偶尔为她的娇美柔情‘心神一荡‘外,也再没有其他了。段誉的情侣中,以钟灵最为纯真,可惜最终仍被这段书呆子锁入后宫之中,不知是否会变成汤宝宝第二……可惜可叹。
木婉清和钟灵不同。在段誉身边的女子中,木婉清是最苦的一位,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
木婉清长居幽谷,不懂世事,又受她那被段正淳伤透心的母亲秦红棉影响,从小认定天下男子均为负心薄性之徒。于是随母亲初次出山便戴上面纱,并发下重誓:第一个看到自己面容的人,非杀即嫁。做母亲的秦红棉当然是为了女儿好,殊不知,这世界的转轮并非握于它的手中。而木婉清的一生,竟然或多或少的受了这看似荒谬不经的誓言左右。
十八的女孩,在那样的时代,可以很成熟,也可以很天真。久居幽谷的木婉清,是绝对的后者。她不懂俗世的礼仪,不懂与人相处,不懂世人所传诵的仁义道德,甚至不明白人肉为什么不能像野兽的肉一样吃掉……她天真的近乎无知。她所知道的,仅仅是‘杀掉师父叫我杀的人,恨师父叫我恨的人‘而已。形于外的木婉清:美丽、刚强、冷漠而无情。
然而她遇到了段誉,这个傻乎乎不会武功的书呆子,又是众多天下该死的男子中的一个,如何可入木姑娘的法眼?道理是这样的没错,但是有一种感情,却是超乎道理之外的。这笨头笨脑的书呆子一边挨着她的耳光一边受着她的折磨竟然还一边自不量力的拼死保护着她。这自然是段誉天生的侠义多情在作怪,可看在木婉清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感受。尤其是段誉那容易引人误会的温情,对于本身不温暖也没有受过多少温暖的木婉清,这温情有相当的杀伤力,
紧接着便是那古怪的誓言登场了。身受重伤的木婉清,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向段誉掀起了自己的面纱。其实,这看似无奈之举,于木婉清,只是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局而已。这誓言伴着面纱的轻轻飘落,为这刚强的女子写定了要为情苦的一生。
木婉清对段誉的爱相当深,于无量山高峰上望穿秋水之际,于万劫谷石室中情难自禁之时,‘已然情根深种,无法自拔了‘。她是那么坚定的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这第一个将目光映照在自己面容上的男子。然而造化弄人——她和段誉竟是兄妹!所谓天意的残酷,木婉清算是尝到了。
段誉或许曾经喜欢过木婉清,却远不如她那样刻骨铭心,何况段誉本身也是洒脱之人,所以知道兄妹关系后,虽感失落,也很快就过去了。而木婉清纵然从此叫他‘哥哥‘,却早已无法抽身。她的悲剧,在于天意,也在于人情。
若说这世上有什么东西是段誉需要努力才能拿到的话,王语嫣应该是唯一的一个。
段誉是一直受着上天眷顾的。世人千求而不得的东西,于他却总是送上门来。比如绝世武功,比如百毒不侵,比如钟灵木婉清的爱情,比如段延庆慕容复思之如狂的帝位,世人踏破铁鞋之际,他却得来全不费工夫。但上天总是公平的,所以,他遇到了王语嫣。
已然过尽千帆,而段誉最终的痴情所系,竟然只有一个王语嫣。其实也不奇怪,段誉一向便是个崇尚‘完美‘的人,石洞玉像已令公子叩首千遍,真人在前,叫他如何不倾心?
在段誉的心中,王语嫣乃‘天仙般的人物‘,再加上与他所痴迷的‘神仙姐姐‘形貌酷似,于是段誉爱王语嫣,几近崇拜。掉进枯井前的段誉,与其说将王语嫣当作爱人,不如说将她当作一种理想,一个境界。她于段誉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段誉的目标亦并非将她变成自己的妻子,而是要她‘一生幸福快活‘。她是段誉眼中所有美好事物的代表——所谓完美的理想,至高的境界。段誉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但他这心意,到的确脱俗。
这段誉,从来都是被人捧在手心的。大理国上上下下自不必说,一脉单传的皇太子,自然贵如珍宝。后遇钟灵木婉清这些少女,纵然挨打受骂,亦是倾心相许。即使遇到敌人,鸠摩智之流,就是不怀好意,也必然倍加重视。然而这走到那里都被隆重对待的大理世子,见到王语嫣之后,便只见他痴痴的目光和追随的足迹,,可谓威风扫地:凡王语嫣到处,只要他段誉可跟的,必定跟去;凡王语嫣在场,纵是千军万马之中,他段誉眼中也仅此一人;若王语嫣有难过委屈,他段誉便是赴汤蹈火,也要保她安全快乐,纵然为她死了,只要‘当她白发苍苍之际,瓜前李下偶然想起‘段公子‘三字,珠泪点点而下……‘也就罢了。段誉并非圣人,但他所求的仅仅是爱人老去之后的一个回忆,只因‘这融融之乐只是我段誉之乐,而非她王语嫣之乐‘。此人之痴,此情之重,实在叫人叹为观止。
至于王语嫣,《天龙八部》的读者,对此人有好感的可谓寥寥无几。以个人的看法,王语嫣是金庸女主角中形象相对单薄,性情也略显奇怪的一位。她之所以不讨人喜欢,除了‘眼光奇差‘外,她的感情思路实在无法被现代人理解。为什么如此痴恋表哥的她枯井之后会改变得如此彻底呢?虽然选择段誉是读者们均喜闻乐见的,但他的做法着实突兀。幸好她美丽温柔,于是一切没有解释的都无需解释;于是她虽未做成燕国皇后,却做了大理皇后;于是她虽然移情别恋,依然不损段公子心中的‘完美‘。
那枯井底改变了王语嫣也改变了段誉一生的命运。那么,我们便来猜猜王语嫣那改变二人一生的表白来自何处吧。
王语嫣是曼陀山庄的大小姐,从小没离开过山庄,除表哥外,更没见过‘不相干的男子‘,所以说她爱上慕容复可以说是天理使然,不可避免。何况慕容复好歹也算一介翩翩贵公子。再加上王语嫣所受的正统教育,从一而终的古训,人为的将青梅竹马的‘喜欢‘发展成了非君不可的‘痴恋‘。于是言必称表哥的王语嫣将自己青春的梦想全部放在了慕容复的身上。她初遇段誉时,这梦想正闪烁生光,如何看得到段誉的光芒呢?然后是多次的出生入死,段誉一次又一次的舍身相护,她就算不能很快将感情转向段誉,至少应该感激吧。她不是也说过‘我陪段公子一起死‘之类的话么?只是感激和爱情是不同的,且看少林寺段誉大战慕容复时王语嫣的神情就明白,这差别不可以里计。
当然,她跳井后,‘经历了这由生到死,在由死到生的巨大变故,脑中一片雪亮,将慕容复由里到外看得清清楚楚‘,宝玉顽石的对比,于生死之际忽然特别明白,所以王语嫣选择了段誉。爱情上的‘顿悟‘也是有的,只是能做得如此彻底的,非王姑娘不可。
好吧,我们就不再说王语嫣移情别恋的原因了,终究无处可考。其实金庸先生似乎有意将段誉和王语嫣写得很相配:二人都性好和平,讨厌看人打打杀杀;都痴情得很,段誉之待王语嫣一如王语嫣之待慕容复;甚至武功都是天做之和:对绝世武功,段誉会而不懂,偏偏遇上王语嫣懂而不会——所以最后他们俩建立起来的世界应该是幸福安详的,尽管王语嫣的爱情思路很奇怪。
枯井底污泥处是一种境界,犹如释迦穆尼顿悟的菩提树下,凤凰涅磐的烈火之中,段延庆奇遇的枯龙寺外。在段誉,这枯井底是圣殿是天堂是从天而降的美梦成真;在王语嫣,这污泥处是未来是希望是寻求已久的两情相悦。所谓‘斯是污泥,唯吾情真‘,有心有情,漆黑无光也可作温馨暖阳,污泥世界亦犹是满室生香。
段誉是满足了,有王语嫣为伴,是登基为帝也好,有皇后母仪天下;是长夜读书也好,有红袖静夜添香。何况,最后被大理皇帝段誉纳入后宫的,还有钟灵和木婉清——三宫六院之于皇帝,似乎总是不可避免。
大理茶花满路,只是若非到最后,又有谁知道,这满路茶花,究竟为谁而开?
《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