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元服(1/2)
三好义兴虽然还只有十三四岁,但毕竟已经元服,身为武家的继承人,已经到了独挡一面的时候。在三号家内部,由义兴负责的是摄津国的部分,具体的工作,是征收赋税,以及调和国人众之间的关系。
这种规模的任务,相比较三好家的整体实力而言,可以用琐碎的形容。但是对于缺乏经验的少年而言,却是难得的磨炼机会。
以才松丸的年纪,自然不会分到什么具体的事务,而只能长时间呆在三好义兴身边。尽管百无聊赖,但也逐渐熟悉了这个时代的内政流程,比如税收和募兵的方式,裁决家臣争端的技巧等等。
闲暇的时候,三好义兴就会到文化发达的和泉国或者大和国学习茶道与和歌,偶尔还会涉及剑术。在爱好文化这一点上,这位少主与他的父亲一脉相传。
这个时侯,才松丸也可以粗略接触这些风雅的事情,虽然不可能进行什么精深的研究,但若只是把这些东西作为与武士打交道的工具来使用,并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学习。
三好义兴一直坚信才松丸这个见识不凡的武士,能够成长为名将。后者则是凭借着一点微薄的政治头脑,尽力与之周旋。
经历数日观察之后,才松丸发现,这个时代的确是如书本中一般落后,只有少数人精通文字,大部分中下等的武士,对于“天下大势”之类的东西一无所知,这并非是智力的问题,而完全是眼界所致。
故而,如才松丸这般,只有十余岁即可纵论天下大名的人,就愈发显得稀有。
正因如此,少年反而担心,自己会说出什么太过超前的东西,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才松丸绝不认为,自己能够在三好长庆、松永久秀这些绝世枭雄面前,作出不被他们看破的伪装——至少现在不能。于是,他唯一的方针就是沉默寡言,只是偶尔展示出一些胜人一筹的战略眼光,也只局限在这个时代的思维之内。
如此度日,很快就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松丸对目前的生活并没有太多不满的地方——或者说,即使有,也暂时没有办法该表,倒不如先接受现状,再行计较。
正在此时,才松丸受到了一封由京都带来的书信,寄信人是曾见过一面的黑田职隆,信中表示,黑田已将其子送往京都治病,并极力表示希望才松丸前往探视的愿望,至于黑田本人,由于事务繁忙,不能亲往。
芥川山城到京都距离并不远,周围的路段也还算太平,只是三好义兴听闻此事之后,却表示未元服的武士,不宜独自行走,索性上报其父长庆,提议为才松丸元服。
而后者也并未反对。
于是这封信件,就引出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局。
三好家历来有元服早的传统,这个传统如今延续到虚岁只有十二岁的人质身上。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青年,对行冠成为**当然不会反感,只是自己的身体俨然尚未长成,身高换成后世单位大概只有140cm出头,脸上更是稚气未脱。这样的男童被算作**,真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个世界。
……
三日之后。
百忙之中的三好长庆,特意抽出半天的时间,来为这个质子元服,虽然明知对方必有图谋,仍是不免有些惊讶之意。
才松丸跟着侍卫走近举办仪式的场所。正中坐着三好长庆,左列是几个已经退休下来的一门众,右侧则是三好义兴及其家臣。
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人物的参与,不过这样的排场,也称得上重视了。
由于缺乏主角的亲属,从播磨带过来的侍卫队长三木孝幸,也一并跟着走进了门。
才松丸更换上了**穿的武士服,并剃去前额的头发,后发梳成发髻,再由三好长庆亲自为他戴上乌帽子。这就意味着才松丸从此长大**,并且与三好结下义父子的名义。
一系列的步骤过后,最终是取名的程序。
“赤松家,素来是以‘则’字为通字。”
“是。”
虽然是毫无营养的问题,但在这种场合,才松丸却仍要故作庄严的回答。
三好长庆点点头,打开折扇,信手轻摇:
“赤松家乃是数百年的名门,名将如云,不妨从先辈名中挑选,以示雄心壮志。”
才松丸依然俯首听命,没有半点反对。
“则村公乃是赤松家奠基人,不如借用其名,以‘村则’为号如何?”
只不过是取个名字而已,有这么麻烦么?
虽然历史上的才松丸并不是叫这个名字,不过区区一个代号,想来也是无所谓的。
才松丸正要答应,甫一抬头,却看到长庆目光中包含深意,再想起这位“祖先”的作为,心中突然一凌。
于是喉中的那个“是”瞬间就被吞了下去。
“晚辈无德无能,如何敢用先哲名讳?”
三好长庆摇摇头:
“少年人当须无畏,何必妄自菲薄?”
他话语中的意思,虽然放弃了取名“村则”的提议,却又没有提出新的思路,反而倒像是让少年自己出主意。
这让才松丸进退不得。
历史上,赤松晴政的儿子叫什么?
似乎是赤松义佑这个名字。
义佑的话,义字可能是来自于幕府所赐,那么最初的名字或许是“则佑”。
才松丸似乎找了门路。
“佑字也是本家所惯常使用的字,不如选用此字吧。”
心神稍稍放宽,连尊称都忘了使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