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起点第十五章)(2/2)
贯穿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国企的不景气,让李阔瀚在上班期间拥有了大量的闲暇,坐班时为打发无聊的时光,李阔瀚疯狂地爱上了阅读。他读书很杂,从《易经》、到《资本论》、到《红楼梦》、到月刊《当代》……无所不涉及,而且是非常认真地看。就一《红楼梦》他就看了十多遍,还记下一大堆的笔记。
李豪歌的奶奶当年曾经感叹:“早点这么用功,几个大学都读出来了!”。
然后不知不觉中,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配合着言谈中的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再混迹于一帮“知识分子”堆里也就不那么扎眼了。
李阔瀚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话语间难免夹杂一些俚语的市井,这反而把自己的语言接上了“地气”、风格更加生动起来。
其造型打扮更是越来越“文艺”——一顶光头、一部短髭和下巴的山羊胡、加上一副民国时期常见的圆圆的眼镜,还有全身亘古不变的棉麻服饰——不仅成功地掩盖了他不堪的学历教育的真相,更没有人会认为他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了。
四十岁过后,脸皮越来越厚,凡有文书需要填“学历”一栏,李阔瀚就中气十足地填上“初中”!这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并经得住考证的文凭。凡有文书需要填“文化程度”一栏,更是嬉皮笑脸地填上“中偏上”!算是对“文化程度”一词的自我理解及自我评价。
接着,李阔瀚又沾染上舞文弄墨的恶习,无奈他并没有接受过正规高等院校的写作训练,甚至没有认真接受过中、低等学校的写作培训。正因如此,李阔瀚自娱自乐的砌文码字常常无所谓结构、节奏等章法;“的”、“地”、“得”经常犯含糊;还有那该死的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