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归义胡的小算盘(2/2)
老归义胡反握住年轻同伴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道:
“汉人用我们不过是因为手中无人可用,可别真的信了他们的鬼话,把自己当‘忠心的归义胡’,死心塌地地给汉人卖命。”
“您的意思是……”
这段话的信息量有点大,年轻归义胡眨了眨眼,好一会才理解,哆嗦着嘴唇说道:
“我们假装给汉人卖命,其实是为了麻痹他们,就像冒顿先单于送宝马送阏氏给东胡一样。
“然后靠着汉人的赏赐默默积攒实力,等到汉朝内部出乱子,再悍然起兵,占据九边州郡,重立‘大匈奴’?”
“蹬蹬……”
停下脚步,老归义胡从上到下打量了年轻同伴一阵,直看得他面色尴尬,开口询问,“我是不是理解错了”后,终于有了动作。
“不,你没说错。如果能成功的话,大匈奴未尝不会中兴,只是……”
他摇了摇头,长长吐出一口气,精气神仿佛从这口气中吐了出去,遍布风霜和皱纹的老脸愈发灰暗:
“这大汉正是强盛之际,谁也说不准它到底何时才能衰弱,老夫和你怕是都活不到那个时候喽。”
“老大人莫要灰心,我听汉人讲过一个南边的道理,说的是,‘当一个国家的势力到达极盛,那便是它走向衰败的时候。’
“据传闻,在我们南边的南边,有一个幅员万里,带甲百万的大国叫楚国,楚国有个君主叫楚灵王。
“起初,在他的统治下,楚国强盛无比,在申地会盟诸侯;讨伐更南边的吴国,诛杀东边的齐国大夫庆封;吞并了陈蔡,修筑了章华台;派遣使者向洛周求九鼎,志向远大,不把天下放在眼里。
“可仅仅一年过后,诸公子就发动了政变,让他国都不能回,县公不能见,诸侯不能去,只得独自彷徨于山林中,饿死在别人家中。
“过了二百多年,直到现在,人们提起他还会嘲笑,盛极而衰,难道不是很有道理的吗?”
这洋洋洒洒一大段话,唬得从不听汉人故事的老归义胡一愣一愣的,一双眼瞪得溜圆,他无法靠着以往的人生经验、先单于故事来理解讲这个故事的意义。
过了好一会,才吭哧吭哧憋出来一句:
“道理是挺有道理的,可这和汉朝有什么干系,故事不是发生在楚国吗?”
“干系大了。我们不能光看故事,要看事情的本质。”
“啊?”
看老归义胡仍旧是一副理解不能的表情,受汉化影响极深的年轻归义胡索性把长戟往背后一插。
他小心翼翼看了看周围,抬手遮住一边,然后才小声解释道:
“我经常从汉人那里听过南边的事情,这你是知道的吧。”
“嗯嗯,你小子是经常围着汉人尾巴转,样子可难看了。”
老归义胡向后退了退,避开打在自己脸上的温热吐息,翻了个白眼,一句话便戳破了他自以为的“伟岸形象”。
“大家伙都管你叫,‘汉人的第二条尾巴’嘞。”
“咳咳,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越王勾践能忍辱负重,二十年生聚灭掉强吴,你老是记我这点小事,还想不想听了。”
“你说,你说就是,俺不打断总行了吧。”
瞪了拆台的老归义胡一眼,得到保证后,年轻归义胡才继续说道:
“通过打听来的事情,我呢发现,现在的汉人皇帝和楚灵王是一个样子,都是志得意满,不将天下百姓放在眼里。
“而南边有为叫荀子的大贤人,他说过一句话,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则覆舟。’
“依我看,这汉人的皇帝迟早要走楚灵王的老路,你我期待的内乱时机,不远啦!”
头一回把压在心里的话说出,带来的激动感压过了对老家伙叫自己诨号的不满,年轻归义胡两侧脸颊浮现出红晕,双手不断攥拳,期待着老归义胡的回应。
“小龙啊。你跟俺好好讲讲,这君,这水,到底说的是啥呀?”
“……”
幻想和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年轻归义胡的脸色以肉眼可见地速度垮下来。
有那么一瞬间,他很想抡起汉人发下的长戟,用又硬又粗的戟杆拍在这个浪费自己感情的老家伙脸上,恶狠狠地冲他大吼:
“你**的,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
盛极而衰楚灵王;
这位楚君不光是死后为天下笑,他活着的时候,就让人笑了。
楚灵王:“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
庆封:“莫如楚共王庶子围弑君兄之子员而代之立!”
谷梁传曰:军人粲然皆笑。
注,
楚灵王围即是楚共王庶子,君兄之子员即为楚王郏敖;
郏敖四年十二月,公子围伙同子比、子皙和公子弃疾,打着探病的借口,进宫用冠缨把楚王郏敖绞死,杀光了他的儿子莫和平夏,自立为楚王,是为楚灵王。
更让人无语的是,十二年后,依旧是这波人(子比、子皙、弃疾)联手和楚灵王有仇的常寿过和观起之子,突入国都杀了灵王太子禄。
这莫非就是命运石之门的安排?!(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