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1/2)
正如崇祯皇帝所说,朝臣们之间并不是精诚团结,而且之间的斗争反而日趋激烈.5CCc.Net阉党余孽们看到温体仁,周延儒攻击东林党魁钱谦益而没受到皇上的责罚,反倒是在东林攻击温体仁,周延儒的时候,帮了他俩一把。这件事引起了阉党余孽们的无限遐想。
此时,边关八百里加急塘报从大同递到了朝廷,蒙古察哈尔部再次袭扰大同。在整个明朝的历史上,明朝与蒙古可是一直恩怨不断,蒙古自从明朝建立之初,就一直袭扰大明的边境,终明一朝,从不间断。
但是到了明朝后期,蒙古也已经日渐衰落,随着后金的崛起,明朝的主要注意力也已经转移到了东北,而北方的蒙古诸部,也成了明朝和后金争夺的对象。
大明王朝的正北方的塞外有卓哈、诺木图、固英、咯尔沁、喀吗沁等三十六家蒙古部落,这三十六家蒙古也是明朝极力争取的对象。自从万历后期,明朝给这三十六家蒙古每年以重金。
大同总督王象乾、蓟辽督师袁崇焕都提出,如果停止抚赏蒙古,那么这些蒙古部落就可能倒向后金一方,这样的话边患就会越来越严重,致使朝廷首尾不能相故。
与东林交好的钱龙锡支持大同总督王象乾、蓟辽督师袁崇焕的意见,内阁及一些有远见的大臣也同意抚赏蒙古,所以朝廷虽然财政困难,但也没有停止抚赏蒙古。
就是因为这一次的蒙古扰边行动,一场朝廷争斗又开始了,大同总兵渠家桢料知此事无法隐瞒就首先发难,他的奏章上称大同总督王象乾,说他招抚失策,资敌物资,之后又指责大同巡抚张宗衡调度失策,致使蒙古察哈尔部袭扰大同,使山西损失惨重。
阉党与东林的斗争又在朝堂上打响了,御史高捷、史墨便借着蒙古的军事入侵,以及大同总兵渠家桢的奏章,向内阁及东林大臣发难。
刚一开始,高捷就指责大同总督王象乾,接着史墨接着职责钱龙锡。但就是没有人敢上疏攻击袁崇焕。
现在谁都知道,作为皇上现在最信任的边疆大将,袁崇焕可不是那么好参的,如果谁不长眼现在来参奏袁崇焕,那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激烈的朝廷辩论,座在御座上的崇祯看着两派在那互相喷着口水,心里连连摇头,心想:这帮吃饱了没事的东西,都告诉你们要精诚团结,现在倒好,又开始内斗了。5CcC.NeT
温体仁,周延儒这时也不甘寂寞,跳出来帮着史墨,高捷一起攻击东林;钱龙锡也不甘被诬告,连连抗辩,李标,刘鸿训,王祚远,孙承宗等内阁大臣也帮着钱龙锡说话,并且积极赞成抚赏蒙古,并且要求朝廷联络蒙古三十六部,一起进攻后金。
崇祯实在是有些不耐烦了,看这下面平时人五人六的大臣,现在就像泼妇一样在骂街,这就是大明的朝堂啊!
崇祯皇帝猛的把一个茶碗摔到了地上,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大臣们没有了刚刚互相攻击、漫骂的势头,一个个都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等着皇上的雷霆之怒。
崇祯看着跪在地上的大臣,冷声的说道:够了,尔等都是朝廷重臣,此时应该想的是如何善后山西的局面。看尔等刚刚的样子,体统何在,威严何在?高捷你说,大同总兵渠家桢的奏章真的那么可靠吗?
高捷战战兢兢的说:臣……臣惶恐,臣知罪。
崇祯皇帝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诸位,身在朝堂,不要听风就是雨。要详细调查,研究,不要主观臆断,这样不好。蒙古扰边,不能说是朝廷抚赏就是不对的,卓哈、诺木图、固英、咯尔沁、喀吗沁不都是一直与朝廷交好吗。好了,这件事就交给兵部、刑部会同锦衣卫调查吧,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崇祯皇帝又顿了一顿,说:四川的叛乱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现在一直没有平息,原任四川总督朱夔元再任时多有建树,只是魏阉当道时被迫离职,现在该是恢复朱夔元职务的时候了。内阁即刻传旨,任命朱夔元为四川总督,赐上方宝剑,总理四川大小事物。还有就是提升秦良玉为重庆总兵,朕要给她提字,对,朕要给她提字,就写“巾帼英雄”以表彰她对朝廷的贡献。好了,今天的早朝就此结束。
说完这些话,崇祯皇帝自顾自的离开了。就剩下一帮目瞪口呆的朝臣和内侍,随侍在一边的王承恩也是呆了一下,不知皇上这是怎么了,也不按规矩,就怎么回宫了?
王承恩摇了摇头,也跟着皇帝回宫了。这帮大臣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天皇上太古怪了,不仅发了脾气,还摔了东西,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看来皇上是真的火了。
朝臣们灰头土脸的朝午门走去,今天他们所经历的这次早朝,需要他们消化一阵子,即使平时关系不错的大臣,此刻也没有交谈,他们都默默的走向午门。
王承恩小心的跟在崇祯的身边,小心的陪伴着现在正在处于盛怒之下的皇上。回到了乾清宫,崇祯喝了一口茶,突然问道:王大伴,你说这些个大臣成天心里想的是什么?
王承恩低头,恭敬的说道:皇上……
崇祯一摆手,阻止王承恩的话头,说道:王大伴,你就不要说那些宽心的话了。其实朕知道,你也知道。这些人,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