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快速发展(求投资)(2/2)
萧楚想了想,点点头:“建军叔,回头我找施工队来,就在村民的房子原址上,咱们盖住宅楼!”
“盖住宅楼?那可是城里人的住房,咱们可是农村而且还在半山坡上!”马建军无法想象。
“怎么不行,我回去就找人,现在是八月份,争取十一前盖好一片,先安置住房困难的村民!”
“太好了,小村长,我全力支持你!”
马建军这一嗓子,惊动了正在叙旧的顾学林,苏庭轩,田胜利三人。
“建军叔,您就会动嘴!”
马建军兴奋不已,搓着双手:“需要村民出多少钱?”
“建军叔,拉倒吧,您心里小九九,我还不知道,告诉乡亲们,做好搬家的准备,钱由咱们的食用油厂出!”
“太好了,我这就去安排!”马建军像个大孩子,乐颠颠的跑远了。
顾老对此不解:“庭轩,这孩子是你的学生,他怎么还是村长?”
“顾老,是这样……”
顾老得知萧楚的情况,大为佩服:“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与这孩子相比,我们真是老了,不服老不行啊!”
苏庭轩也笑了:“这孩子就是个怪胎,家里支持,本人精明有远见,最难的是有大局观,为了解决农村问题,尽心尽力。真非等闲之辈啊!”
萧楚想到就做到,马建军走后,确定自己的决定没错,径直走到顾老面前。
“顾老师,我有个提议,您考虑一下!”
“哦,萧楚同学,你说!”顾老对萧楚越发的感兴趣。
“我打算以东方明珠产业集团的名义,与农科院搞一个合作研究所,同时以合作研究的名义,给所有参与者每年一万元的研究补助!”
马建军提醒后,萧楚这才意识到顾老的衣着打扮和当年在莱阳县的时候,没啥区别。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还是国家层面的大科学家,穿着如此寒酸,让萧楚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美国期间,他多少了解一些美国的研究人员待遇,两相对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顾老,苏教授互相看看,全都是眼前一亮,两个人眼睛里闪现一丝感动。
改革开放以来,科研人员,医疗,教育方面人员的待遇,可谓是捉襟见肘,一个个过得十分窘迫。
“萧楚同学,你这个提议,老师没办法回答,我不是行政人员!”
顾老的回答,萧楚并不在意,反而接着说道:“我希望顾老师,能够以自己的名义,邀请所有院士加入我的合作研究生,哪怕是挂名也行,都可以有这份研究补助!”
“而且凡是挂名我们合作研究所的,每位院士都可以获得每年二百到五百万的研究经费!”
萧楚这么一补充,一切都不用细说了,四人都已经明白。
田胜利跟萧楚合作,现在每个月的个人研究经费,已经超过五千,还不算两个人合作的农业技术公司给他开的工资。
萧楚的大手笔,让田胜利很是惊讶,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常年驻守在小东河村。
可以说,如今的小东河村的蔬菜大棚产业,田胜利功不可没。
“萧楚同学,你这盘棋下的可真是长远,脑筋都动到国家院士的头上了。这些院士涉及到方方面面行业,学科,你这真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啊!”
顾老说到这里,脸上浮现意味深长的笑容:“每年百万的研究经费,萧楚同学,你可知道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位院士?”
这个事情,萧楚还真不知道,他只能摇摇头。
“三百多位,你每年能够拿出几亿来吗?”
“顾老师,您真会开玩笑,有院士能够加入,我就满意了。弟子可没想过会有很多院士挂名!”
萧楚说得是实话,从去年开始,他和姐姐四处寻找人才,只可惜工资开的再高,待遇再好,也没有人愿意到他的民营企业来。
包括岛城市食品厂,虽然现在归萧楚管理,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到东海食品厂或东方明珠食品集团来工作。
尤其是那边原有的技术人员,谁都不愿意离开市食品厂,这个国企的牌子要比他的民企更有吸引力。
很多落户岛城的大学生,宁可去市食品厂进入办公室,也不愿意去工资待遇更高的东方明珠食品集团,这种情况,萧楚很是无奈。
因此,萧楚提议合作研究生的建议,也根本没报多大希望。
目前,他手头唯一的合作者,就是田胜利这个省农科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