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汉朝的道士(1/2)
他,汉朝的一位名道,自称是太上老君的嫡传弟子。wwW.在当时知道梁的人并不多,但不知道他的人却很少。但当我们细细来看他的时候,他似乎又不是一个道士,他的地产远比当时任何一个地主的多。自从皇帝给他封了国师之后,他似乎越发有了向政治权力垂涎的**。
这位道士手下有四个得力小道,他们虽说各个在他面前恭恭敬敬的,但出了道观也都算得上是称霸一方的地头蛇。也许作为一个公众人物那道士在许多方面还必须收敛,但作为非公众人物的四小道就算有什么过分的行为那也是可以理解的。放债、勒索对于他们来说只能算是小事,哪天来了兴致他们还会去干些强抢民女的营生。
昨晚,道士应约去了一趟晚宴,没有鲍鱼、海参的一般晚宴自然是绝对请不动他的。听说这回是道士的四个徒弟霸占了一个财主的女儿,财主报官后,官府不予处理,财主没办法只得请道士出来协商。作为公众人物,别人既然有求于你那自然是应当去应酬一下的。毕竟对于这些事情,大家所看中的都是过程而非结果。
其实,这些事情道士也并不是头一天遇到了,对此他早就有了自己一套相当成熟的处理措施了。对于一般的小问题,他一般都是不会采取什么行动的,因为凭他的经验一般的小问题便是不处理过了一段时间它自己就会平息掉的;对于大问题,他顶多在精神上给求助者以极大的宽慰,其实在他看来又有什么事情可以算是大问题呢,大家衣食无忧的,日子过得不是挺好的嘛!之于自己手下犯的事,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就让它们过去了得了,毕竟师徒一场,何况他们也常常孝敬自己的嘛。再说了太上老君不都说过要“无为”了嘛!
但是道士最近发现有些事儿似乎总在他心里疙疙瘩瘩的。他的弟子虽然有时是奉他之命出去办事的,但依然会受到一些老百姓组成的团体的反抗。就好比是这次晚宴吧,也是那么得不爽,竟就单单邀了他一人而没有邀请他的徒弟一同前往,这事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这难免不会迫使他想着要改变现状,当他沉思再三之后觉得改变现状唯有结交官府以掌握武装这一条路,他很清楚中国人的脑筋是连一个弯都不会转的,他们是一群怕管更怕官的人。
老天似乎总是特别垂青他,不久就让他结交上了一个大官。这个大官是宰相的姻亲,下级对他自然是恭恭敬敬的,上级也都极力巴结着他,更重要的是皇帝还让他还掌握了一支军队以防范王侯的不轨举动。但这个人特别的爱钱,极愿与富豪打交道,只要是富豪和他打交道那就都很方便。道士富可敌国和他打交道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道士很清楚虽然有远在天边反复无常的皇帝为他撑腰,但实际效果总不如和这位大官称兄道弟来得好。
财主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道士的这个愿望,为了使他尽力帮自己要回女儿,他耗尽了全部家财请来了那位大官。自然,那位大官也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物,是不可能贪图一顿酒宴的,如果填不了他那极大的财欲自然是不会参加的。财主做了多大的牺牲真是一看便知了。财主的家里坐满了人,但众人聚坐一堂散发出的温热似乎并不足以对付初春的严寒。落大的一座宅子不知道为什么给人的只是空寂的感觉,仿佛每一次的极尽奢华都会是一种衰败的预兆,而这个看似是规律的现象却好像从来没有引起过一位知名人物的关注。再看看屋内的人,各个都穿着绫罗绸缎,与街上那些行人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他们都是财主请来一起衬托气氛的有钱人。
道士和大官相当谈得来,特别是谈完了经济业务后,大官变得越发地平易近人了。他主动向道士请教了一些比较玄妙的道家学说,当然他也向道士提及了他四个徒弟强抢财主女儿的事,因为不是在公堂之上,道士也就没把自己当成是受训的犯人,而是以谈论人生的方式谈及了这事。他告诉大官,人若想成仙必须修道,若要修道则必须清心寡欲,儿女亲情也是一种**,他的徒弟可能是出于渡人的目的才干的这些事。而在他们修道之人看来,福祸从来就不是恒定的。
虽说大官平易近人,但由于在场的有钱人都没有道士有钱也就都没有机会得到大官的接见。不过这样也好,在大官与但是两个人谈得高兴的时候,在场的有钱人也都没了什么约束力,大家在一起觥筹交错,吃着、喝着都非常的尽兴。
酒是人们在交际场上最得力的法宝。满桌的饭菜虽然可口,但它们似乎所起的只是陪衬的作用,所受到的不过是在场客人们敷衍性的几筷子的待遇。道士与大官你一杯我一杯地敬着,如果他们都穿着普通的衣服的话,那样子简直就是与兄弟无二了。满屋有钱人因美酒而起的兴致都使得他们恨不能把个屋子给掀翻了。我们断然可以肯定这公元前一三二年将还不会是这杯中之物寿终正寝的时候。
一顿饭终于吃完了,道士最后敬了大官一杯向他道别,大官则亲自站起身来送他离开。在场的有钱人见大官都起身想送了赶忙纷纷起身相送,这么多有钱人相送对道士来说这应该还是第一次。因为平时只有那些有功名的人才知道他国师的身份对他格外尊敬,那些有钱人并不知道他国师的身份。
道士忽然感觉自己很少风光,竟不由自主地举起一只手挥舞着向众人答礼,脸上挂着自以为很受欢迎的笑容。说实话他并没有料到自己能在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中受到如此的礼遇,早知道自己这么受欢迎就不这么急着走了,但身为修道之人又怎么可以出尔反尔呢!
道士走后没多久,大官一个人喝着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便起身松了松自己的裤腰带也走了。大家见主角走了自然也就都没有心情继续留在这儿了,一间刚才还满是人的偌大的屋子忽然变得空空如也了,而这时屋子里剩下的一个人却显得特别的显眼。
“简直就是混蛋!”从他的眼睛里无法判断他是在骂道士还是在骂大官。
说完这话题眼中依旧留存着不少的怒火,与众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往外走反而是转身走进了空空如也的屋子。
此人正是那财主,大概六十多岁,满头的银发使他有点儿显得过于苍老,两道长得剑拔弩张的胡子本该让他显得很有精神,但这胡子分明是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这张脸上显得很不对称。脸色红润但并不显得神采焕发,这红显然是由生气而产生的。
他心里清楚自己倾自己所有财产所做的努力结果很可能只是打了水漂。令他越想越窝火的却是自己顺利地促成了道士与大官间的交情,但是自己的事却根本没被他们放在心上。其实这是他对自己过于高估了,大官原本就是冲着道士才出席晚宴的。
由于道观离财主家很远,道士骑着马还不曾到。昨天下了一夜的大雨,地上的泥泞还没有完全干了,道士的马将泥浆水溅到了行人的身上,大家都抱怨着,但也就仅仅停留在抱怨的层次上,因为大家都清楚骑着高头大马的通常都是些有权有势的人物。
忽然马被一个从路边冲出来捡球的小孩子惊了一跳直接把道士从背上给摔了下去,令人没想到的是道士竟然直接被摔进了一个大泥潭,一件真丝的道袍上弄得全都是泥巴。如果光是从马上摔下来也就算了,可这件衣服可值不少钱的啊,这使得道士很是生气,不由自主地举起鞭子向那小孩挥去。
“小兔崽子!”道士鞭子刚刚挥出便已开口骂道。
道士觉得这样并不能解恨,只稍停歇了一会儿便又举起了鞭子向那小孩挥去。很不幸这次并未能如他所愿抽在那小孩子的身上,因为从人群里又冲出一个男人一把将小孩子抱在了怀中,而那鞭子只是“啪”的一下结实的落在了那个男人的背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