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中学生精品课外读物--百科宝典 > 第一章 植物奥秘

第一章 植物奥秘(2/2)

目录
好书推荐: 梦幻兰蒂斯 带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学世界 大学校园情爱故事选刊 荣辱兴亡 大学校园里的那场风月 异界之光影刺袭 大学生情感美文集 北宋之霹雳威龙 相公上错床 战器狂徒

目前,关于凤仙花的花期、花色、药用价值等,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古怪的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冬季真菌寄生于虫草蛾幼虫体内,到了夏季发育而成。

从外形上看,冬虫夏草虫体呈金黄色、淡黄色或黄棕色,又因价格昂贵而有“黄金草”之称。因其药用价值高,功效好,在国内外被视为珍品,市场需求量大,但因其天然资源量稀少,故价格十分昂贵。

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海拔地区。专业人士根据产地的不同又分为青海草、藏草、川草、滇草等。也有把产自青海、*的统称为藏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正像它的古怪名字一样,形状很奇特:说它是动物,它的根又深扎在泥土里,头上还长着一根草;说它像植物,它的根部又是一条虫子,长有头和嘴,还有8对整齐的足。

冬虫夏草这种怪模怪样的东西是如何形成的呢?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呢?为什么会生成这般怪模样呢?

有一种叫作“蝙蝠蛾”的昆虫,在冬天来临之际,它便将虫卵产在土壤里,然后静静地死去。虫卵在土壤里经过一个月的孵化,一条白白胖胖的幼虫便形成了。有一种真菌即虫草已在此静候多时,一遇到这白胖鲜美的幼虫,便一股脑儿往幼虫体内钻,然后在里边*着虫体内的营养,过着无忧无虑的寄生生活。

冬天幼虫躺在泥土中,由于体内的寄生菌大量繁殖,这虫子等不到爬出地面便死去了。等到气候温暖了,这种真菌便破土而出,在幼虫壳体的头部长出一根长约10厘米,顶端呈椭球体的棒。因此,它才长出既像虫又像草的古怪模样。

人们根据这副怪样子给它起了个“冬虫夏草”的怪名字。但真菌是如何钻入幼虫体内的,又是怎么在幼虫体内寄生那么长时间后,最终从虫嘴长出一棵草的呢?至今还是一个谜。

会跳舞的风流草

在我国云贵高原、四川、福建、台湾等地的丘陵山地中,生长着一种能翩翩起舞的植物,人们叫它“风流草”。

风流草为蝶形花科植物,它名曰“草”,实际上是一种落叶小灌木。它一般高15厘米,茎圆柱状,复叶互生。它的叶子由三枚小叶组成,中间一叶较大,呈椭圆形或披针形状,两边侧叶较小,呈矩形或呈线形。

风流草那幼嫩的叶片对声波非常敏感。每当旭日东升,朝霞遍地的时候,原本下垂的长叶会平展开来,两片小叶子上下跳动着,好像舞蹈一般。到了下午,长叶子又下垂,但两片小叶仍然不停地跳动。平时它与其他草类植物无异。

奇怪的是,每当有青年男女在它旁边互唱情歌时,草叶似有灵性就会互相摆动,翩翩起舞。甚至在歌声激昂时,每对叶片竟会相抱扭成一团,十分亲密。歌声停止,它的枝叶也慢慢舒展恢复常态。

风流草对阳光非常敏感,一经太阳照射便翩翩起舞,直到傍晚时分才停息下来。阳光强烈时,它旋转的速度也加快,一分钟里能重复好几次。

风流草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如菲律宾、印度、越南等地。风流草有一分支,叫“圆叶舞草”,它的特征是顶部生卵形或圆形小叶,它跳起舞来舞姿更轻盈。

风流草何以起舞,植物学家普遍认为与阳光有关,有光则舞,无光则息,就像向日葵冲着太阳转动头茎一样。具体深入研究,还有各种分歧。

有的认为是植物体内微弱电流的强度与方向的变化引起的;有的认为,是植物细胞的生长速度变化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它跳舞时,可躲避一些愚蠢的昆虫的侵害,再就是生长在热带,两枚小叶一转,可躲避酷热,以减少体内水分蒸腾。

风流草究竟为何昼转夜停,仍存在着很多疑问,要解开这个谜,还需植物学家们继续深入探索。

含羞草是人们的“晴雨计”

含羞草是一种豆科草本植物。它的叶子在白天是张开的,等到晚上就会自动合上。有趣的是,人在白天轻轻碰它一下,它的叶子也会合拢起来。你碰得轻,它动得慢,只有一部分叶子合起来;你碰得重,它动得快,在不到10秒钟的时间里,所有叶子都会合拢起来,而且叶柄也跟着下垂,就像一个羞羞答答的少女。由于它的这种特性,所以人们管它叫“含羞草”。

含羞草为什么会动呢?

大多数植物学家认为,这是由含羞草叶子的“膨压作用”引起的。在含羞草叶柄的基部,有一个名叫叶枕的薄壁细胞组织,木鼓鼓的,里面充满了水分。当叶子一振动,叶枕下部细胞里的水分,就立即向上或两侧流去。这样一来,叶枕下部就像地了气的皮球一样蔫了下去,上部就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一样鼓了起来,叶柄也就下垂、合拢了。在含羞草的叶于受到刺激的同时,会产生一种生物电,把刺激信息很快传递给其他叶子,其他叶子也就跟着合拢起来。过了一会儿,当刺激消失了,水份回到叶枕下部,叶子就会重新张开,恢复原状。

但也有的科学家认为,含羞草所以会运动,跟光敏素的作用有关。

含羞草的老家在巴西,那里经常有暴风雨,对于柔弱的含羞草来说,这是一种恶劣的环境,为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它在风雨中炼就了本领,风雨到来之前,就把叶子收拢起来,叶柄低垂,这样一来,暴风雨也拿它无可奈何了。

有趣的是,含羞草还是相当灵敏的“晴雨计”。人们利用它的这种怪脾气和本能,预测天气是晴是雨。

“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如果含羞草的叶片自然下垂、合拢、或半开半闭,有气无力,这种时候,多半将有阴雨天气。

如果含羞草不自己“害羞”,而是有人碰它的叶子才合拢叶片,并且速度很快的话,那么这是晴天的征兆。

如果天气转阴将要下雨,含羞草的叶片就会下垂合拢,因为含羞草本身对湿度反应很灵敏,加上小昆虫因为空气湿度大,飞得很低,容易碰到含羞草的叶子,含羞草也会作出反应。而且,如果有人用手指去碰它的叶片,叶片也会回拢,但恢复原状就相当慢了。

含羞草是一种奇妙的植物,它的身上还有不少奥秘没有被揭开。

环境变异使竹子开花

竹子开花现象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常见的竹子一般不开花,如果开花,说明这个地区将会有大的变化。竹子多以无性繁殖为主,变异性也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不强,如果环境中会有大的变化,无性繁殖的变异性不足以使下一代竹子生存的话,竹子会选择开花来繁殖,从而在种子里保存变异信息,使下一代适应未来的环境。大多数竹种具有3至120年或更长的开花周期,并且在开花后表现为竹林成片死亡的现象。

竹子属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在开花前可以生长几十年,上百年,开花时竹叶的颜色有点枯黄,在竹枝间长出一些藤一样的东西,上面长有一些小粒子。

竹子开花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如天气干旱、植物体衰老等情况。在不利的生长条件下,竹子得不到应有的养料,就会使竹子开花结果,以产生活力强的后代来适应新的环境。

竹子在开花结果之后就会枯死。其实开花结果后就枯死的植物多得很,如麦子、玉米、高粱、花生等等。只不过是许多植物属一年生的植物,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已司空见惯了,而竹子是多年生一次开花结果,比较少见,于是便觉得奇怪了。

由于竹子种类多、生长周期短、用途广、价值大,研究竹子的开花机制对竹子的遗传、发育和进化均有重要意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竹子开花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从已知的调控植物开花的基因入手,从竹子中分离这些基因的类似基因,通过转基因途径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而通过对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来揭示竹子的开花成因。通过研究,该项目目前已取得相关进展。

会唱歌的金桔树

2005年4月,年过七旬的蒙古族退休干部百岁遇到了一件怪事:他家中浇养的一盆金桔树,每天半夜会发出一种像唱歌一样的声音。

老人平时喜欢养花养草,退休后更是每天专注于当一个“花农”。老人家中养了不少橡皮树、龙骨、君子兰等花卉。在老人的精心呵护下,这些花卉长势都特别好。

这年3月底,当地出现了从外地运来贩卖的一些花卉。在其中一辆来自宁夏大武口的运花车上,老人的老伴一眼相中一盆小金桔树。当时这盆小金桔树上结的金桔并不多,除个别显黄色外,大多还是青绿色的。不过老伴认为很喜庆,老俩口就当场花50元抱回家。

起初这盆小金桔树也没什么特别,后来结了好多小金桔,大大小小有百八十个,并且许多开始变黄。

4月中旬的一天,老人的外孙突然跑来大叫“姥爷,姥爷,你家小金桔树会唱歌呀!”老人和老伴急忙赶到养花的大客厅一看,果真自家的小金桔树不知从哪里发出阵阵莫名其妙的声音。细细一听,一会儿像河边的青蛙在叫,一会儿像田野的蛐蛐在叫,好听也好,好奇也罢,好一会儿都听不出到底算是什么声音。

自此一个多月来,老人家就没了平安夜。每天晚上从8点左右开始,这株金桔就像百灵鸟一样按时在百岁家“唱起歌”来。金桔树发出的声音不间断,但一般都会持续到晚上11点左右,全家几间屋都可听到。

于是,老人开始好奇地向当地花卉市场、王府公园、甚至专家四处打听,但得到的结果是,没有人发现过金桔树会发出声音的怪事,并且还遭到一些人的质疑。

随着事情的不断传播,金桔树唱歌吸引了新闻媒体的关注。目前,这一奇怪现象还有待于林业、花卉专家进行研究做出科学解释。

花青素促使秋天红叶

人们平时总是说“绿叶红花”,仿佛叶子总是绿色的。确实,在大自然中,树叶和其他植物的叶子在绝大数时间里几乎都是绿色的。可也有些树叶,在秋天时它的树叶颜色会起变化。有名的北京一景——香山红叶,那漫山遍野的红叶,真使游人们陶醉而留连忘返。江南一带的枫树,到了秋天,也是一派“红枫如火”的景象。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便是对秋天红叶的赞美。

那么,叶子的红色是怎么染上去的呢?

原来叶子的颜色是由它所含的色素来决定的。一般的叶子含有大量的绿色色素,我们叫它叶绿素。另外还有黄色或橙色的胡萝卜色素,也还有青红色的花青素等等。

叶子的叶绿素和胡萝卜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它们在阳光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吐出氧气,产生淀粉,所以叶绿素是十分活跃的家伙,但它也很容易被破坏。夏天的叶子能保持绿色,是因为不断地有新的叶绿素来代替那些褪色的老叶绿素。到了秋天,天气逐渐转冷,大多数叶绿素的产生就会受到影响。叶绿素遭破坏的速度超过了它生成的速度,于是树叶的绿色逐渐褪掉,变成了黄色。那黄色就是因为胡萝卜素还留在叶子里。

有些树种的树叶会产生大量的红色花青素,叶子就开始变红了。叶子产生花青素的能力和它周围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如冷空气一来,气温突然下降,植物中的花青素就容易成。因此秋天有些树上的树叶就会变红。

秋天的红叶便景色增添了色彩,变得更加美丽迷人。可是至今为止,人们对于花青素究竟是什么样的物质,它在植物叶子中起什么作用还不清楚,这将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无花果是否开花

盛夏,神奇的无花果,在满株浓绿而肥大的掌状叶里,托出累累绿色果实,显得纯厚、文雅。

无花果为桑科,原产于地中海、南亚一带。它性喜温暖、肥沃、湿润的环境,对土质要求不高,易繁殖,生长快,适应性强(也适宜在城市栽植)。在我国南方各省多是地栽,而在北方只能盆裁。

无花果,不论生长在哪里,都根深叶茂,果实累累,它的果实愈熟愈红艳。人们赞美它,不像桃李树在结果之前,先以奇葩满树来风采照人,而只要一刮风下雨,则落花满地;更不像夹竹桃,从春到夏,繁花似锦,炫耀自己的艳丽多姿,实际上却华而无实。无花果纯朴无华,还未见它的花貌,已经是果满枝头了。

难道无花果真的是不开花就结果吗?

其实,说它无花,完全是误解。世界上很少有无花而结果的植物。无花果同其他植物一样,也是先开花而后结果。所不同的是,无花果的花是腋生的隐头花。因此,在人们还未见它开花时,果子已经悄悄地从叶下钻了出来,所以,叫它“无花果”。

无花果,叶大色墨绿。树姿优美,是美化环境、盆栽观赏的佳品。其果实不仅香甜味美,而且营养丰富,还可入药。

无花果还是防污染的“卫士”,它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氯化氢、二氧化碳。硝酸雾以及苯等物质,有一定的抵御和吸收能力,在产生大气污染的厂区裁植无花果,可以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作用。

“花朵”像鸽子的树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进攻、洗劫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朝政府被迫签订了城下之盟——中英、中法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历史学家将这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结果是中国进一步丧失了大片领土和许多权益,随之,更多的外国传教士和冒险家拥入中国。

1869年春,在中国四川青衣江上游的宝兴地区,一个叫穆坪的地方,来了一个满脸大胡子的高鼻深目的法国传教士。他名叫大卫,这一年41岁,是第二次来到中国。大卫的兴趣十分广泛,其中,尤喜种植花草,采集植物标本。他32岁那年,借传教的机会,到中国的河北地区采集植物标本。三年以后,他带着大量标本返回了法国。

大卫来到穆坪,眼前葱茏一片的植物世界,令他惊叹不已。一天,他来到一片树林间的开阔地,看见了令他终生难忘的情景。事后大卫回忆道:我来到一处美丽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美丽的大树。那树上长满巨大的美丽的‘花朵’。‘花’是白的,好似一块块白手帕迎风招展。春风吹来,又好像一群群鸽子振翅欲飞。

大卫把这种大树称为“中国的鸽子树”,事后他还发现,鸽子树的白色大“花”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它的苞片,这种苞片最长可达15厘米,宽3~5厘米。我们所看到的鸽子树“花”既然是苞片,那么真正的花在哪儿呢?

大卫仔细研究了鸽子树的结构,这才知道,鸽子树花的数量很多,但却很小,许许多多的紫红色小花组成了一种叫做头状花序的结构。在头状花序中,雄花数目很多,它们大都长在花序的周围,而中央则是雌花或*花。鸽子树的花序直径约有2厘米,它们处于白色苞片的包围之中,微风吹来,人们只看到鸽子般展翅的苞片,却忽略了花序的存在。

大卫将鸽子树的标本带回了法国,植物学家们竟将鸽子树命名为“Davidiai女olucrata”。“i女olucrata”的意思是“有苞片的”。“Davidia”是“大卫发现的”意思。由此可见,大卫发现的鸽子树,在植物学家的心目中分量有多重!

现今我们知道,鸽子树其实就是中国特有的“活化石”——珙桐。珙桐的科学价值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在距今200~300万年以前,珙桐的“足迹”遍布全世界,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影响,珙桐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都绝迹了,而在我国贵州的梵净山、湖北的神农架、四川的峨眉山、云南的东北部地区,以及湖南的张家界和天平山的海拔1200~2500米的山坡上还留有小片的天然树林。这些远古年代的遗物,就像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一样,能帮助人们了解与地球、地质、地理、生物等有关的许多奥秘,又因为它们是活着的,所以叫它们“活化石”。正因为这个原因,珙桐成为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国家还专门为这些“活化石”划定的保护区。

19世纪末,珙桐被引种到法国,以后又来到英国以及其他国家。如今在瑞士的日内瓦市,人们常在庭园里栽种珙桐,每到花开季节,珙桐花花香袭入,引得不少游人留连忘返。

珙桐的果实成熟时,颇像一个个尚未成熟的野梨,因此,在产珙桐的地方,珙桐又被叫做水梨子或木梨子,虽然此“梨”果肉酸涩难以下咽,但对于渴到极点的赶路人来说,这“梨”倒也能救急。

珙桐的树形优美,是一种很好的绿化树种,它的种子含油量达20%,因此是一种利用价值颇高的珍贵植物。

植物界的熊猫——水杉

水杉是20世纪40年代,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从古代植物保存下来的“活化石”。水杉的发现轰动一时,风靡全世界。它与动物中的大熊猫一样,在植物中,它是只有中国才有生长的古代孑遗植物,所以人们称它为“中国的国宝”、“植物界的熊猫”。

远在1亿年以前,地球就已存在水杉这种树木。它广泛分布在欧、亚、北美各地。200多万年前;在第四纪冰川的浩劫下,世界各地的水杉经不住恶劣环境的打击,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而相继毁灭,在人们的心目中,早以为水杉在地球上已经绝迹了。

1941年,我国植物学者第一次在四川万县发现了水杉。只是当时学者只知这是一株很奇特的大树。这是一株什么树,当时无人知晓。

1943年,另一位植物学者从这株奇特的树上采到了完整的植物标本,后经植物学家们反复研究,终于确认这株奇特的大树就是水杉,是几千万年前古代水杉的后代。

以前只能在化石中才能看到的水杉“死而复生”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科学界的震动,并被誉为20世纪40年代的新发现。

水杉为什么在我国能保存下来呢?

我国地质学家们研究发现,在第四纪冰川来临时,我国的冰川与欧美的不同,欧美冰川是冰雪大片大片地覆没大地,惟独我国是间断性的高山冰川。冰川奔来时,在没有冰块的地方,植物就保存了下来,这也可能是我国保存古代植物较多的一个原因。

水杉是裸子植物,杉科,是一种落叶的乔木,高大挺拔,茎干通直,树高可达40~50米。水杉的适应性很广,在国内,北起辽宁、北京、延安,南至两广和云贵高原,东至东海、黄海之滨和台湾,西到四川盆地,均已栽培成功。国外也已有70余国相继引种,水杉的足迹已遍及亚、非、欧美各洲。

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仍在对水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见血封喉的树木——箭毒木

箭毒木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岛、云南和广西等地,也叫“见血封喉”,是一种落叶乔木,一般高25~30米。树干通直,树冠庞大,枝叶有粗毛。

箭毒木性喜湿热,多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它的树皮和叶子中有一种白色的*,毒性非常厉害。这种毒汁如果*眼中,会使眼睛即刻失明。它的树枝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熏入眼中,也会造成失明。

“箭毒木”,顾名思义,即是指这种树的树汁可作箭毒,涂在箭头上可射死野兽。为什么又叫它“见血封喉”呢?因为用这种树汁制成的毒箭,射中野兽之后,3秒钟之内能使血液迅速凝固、心脏停止跳动而造成死亡。这种有毒的树汁碰到人皮肤伤口上,也会造成死亡。因此,人们给了它这个可怕的名字。

古人打猎都喜欢使用毒箭,即使再凶猛的野兽,中了毒箭也会应声倒地。世界各地都制造毒箭。毒箭的杀伤力很强,野兽一旦中毒,不出三步,即可倒毙。如果你在傣家人中间生活一段时间,就能听到关于箭毒木能毒杀野兽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勇敢的猎人率众人外出时,正遇一只猛虎。猎人先向老虎射了一箭。老虎未被射死,它疯狂地向猎人扑去。猎人机警地爬上大树,折断一根树枝使劲朝猛虎的嘴扎去,老虎立刻倒地而死。猎人见虎已死,心中暗暗思量:莫非此树有毒?他对众人说,我想亲口尝尝树枝,看它是否有毒。说完之后,他咬了一口树枝,顷刻身亡。众人见后,方知这种树木有剧毒。傣族人称这种树木为“戈贡”。

箭毒木的毒性如此厉害,可算是自然界中剧毒的树木了。只是形成这种剧毒的原因,迄今仍无科学解释。

会流血的树——龙血树

名贵的云南红药——血竭,又名麒麟竭,与云南白药齐名,又是著名药品“七厘散”的主要成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誉之为“活血圣药”,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良好功效,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是治疗跌打损伤、活血、止血的特效药。血竭是以龙舌兰科常绿乔木,龙血树为原材料提炼出来的。

作为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血竭在我国传统医学上沿用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但在1972年以前未发现国产龙血树时,所用血竭一直靠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价格十分昂贵,每年要耗去国家大量外汇。在国外,血竭多称为龙血(DRAGON,SBLOOD),非洲用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割取血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用棕榈科植物黄藤果实提取血竭仅是近代的事,但我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对血竭植物有过记载,苏颂《唐本草》中写道:“血竭原植物,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无时”。

谈到国内龙血树和国产血竭,那还得从一位传奇式人物——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教授说起。蔡老原籍浙江东阳,1911年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从小热爱大自然,年青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跟随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学习植物学。20世纪30年代初蔡老就深入云、贵、川等地考察植物,采集植物标本。为了进大凉山,他与黑彝头人歃血为盟,为了到滇南,他不顾瘴疬之气和匪患之险,拉着马尾巴闯过无人区。蔡老喜欢植物也酷爱文学,他在云南采集植物标本时写的小说《普姬——一个花苗姑娘》、《爬梯——一个赶马人的日记》、《四川的巴布凉山人》等,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称赞。但是,他高深的文学造诣却给他带来了不幸的灾难。1960年,蔡老的好友吴晗写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中的“罢官”二字就是根据蔡老的意见加上去的。*期间,《海瑞罢官》受到批判,而“罢官”二字又是重点,蔡老因此受到牵连,遭到残酷的迫害。70年代,美国侵略越南,“同志加兄弟”的中国给予越南无私的援助,举国上下尤其是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的植物学工作者都在四处寻找特效止血药,尽管踏破铁鞋,但都是徒劳无功,一无所获。当时蔡老刚刚得以“解放”,恢复工作,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以博大的胸怀,不计个人恩怨,根据年青时代采集标本的回忆,带领一批青年科技术人员,于1972年首次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孟连县境内的石灰山上发现大片龙血树。从此,国产血竭才得以诞生,且其疗效优于进口的、以棕榈科植物为原料加工的血竭,填补了我国医药史上的一项空白。为此,蔡老去世以后,他的一半骨灰埋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他亲手种植的龙血树下,另一半骨灰埋在昆明黑龙潭昆明植物研究所里他亲手种植的水杉树下。

龙血树生长很缓慢,一年之内树干增粗还不到1厘米,但在植物界中它的生命期最长,可达八千年,因此被植物学家们誉之为“植物寿星”。

龙血树是一种热带常绿乔木,树皮一旦被割破,便会流出殷红的汁液,象人体的鲜血一样,因此而得名。它大多分布于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区,高可达20米,树干粗短,树皮纵裂,显得老态龙钟,但枝、叶却十分繁茂,墨绿色的带状叶片集中轮生于枝顶,青翠欲滴,生机**,整个树冠非常美丽,在许多旅游区、宾馆、酒店都可以见到供人们观赏的龙血树。目前,龙血树已是珍稀植物,受到了国家的重点保护。

树木三大怪现象

在奇妙的植物界中,一些奇特怪异的树木给科学工作者出了不少难题:

第一,喷火树。

在1988年4月16日中午,上海武康路上,一棵大槐树突然从粗大的树干上冒出耀眼的火星,从树洞里窜出熊熊的火焰,人们急忙向消防部门报了警。几分钟之后,消防车就赶到了现场,消防队员们用灭火器扑灭了乱窜的火苗。人们以为这下就没事了,谁知过后不久,腾腾的火苗又从树洞里窜了出来。消防队员又用高压水枪猛射了一阵,才算熄灭了火舌。

这棵树为什么会喷火呢?消防警官推测,可能是地下煤气管道泄露,煤气蓄积在树洞里,散发不出来;加上有人扔了烟头,点燃了煤气。但经过煤气公司工作人员的现场探漏检查,并没有发现管道有漏气的现象。

好端端的槐树为什么会喷火自燃呢?这真是个难解之谜。

第二,发光树。

1983年,湖南省南县沙港乡,人们发现了一棵能发光的杨树。这棵树的直径有厘米,被砍伐并剥掉树皮之后,竟然在晚上发起光来,就连树根和锯出的木屑也一样能放光。一根1米长、5厘米粗的树枝,它的亮度相当于一支5瓦的日光灯。但随着树内水分的蒸发,亮度会一天比一天减弱;而当树枝受潮以后,亮度又会增加。这棵杨树发光的原因,一直没查明。

第三,气象树。

安徽省有一株明代数百年的老朴树,这株大树已度过400多个春秋,至今仍生机**,枝繁叶茂。由于它每年发芽或早或迟,往往与一年中气候变化相对应,所以当地群众积累多年的观察经验,把它叫做“气象树”。

1982年,当地县科协曾配合北京气象杂志社、上海气象站、南京大学和安徽省气象、植物、林业、土壤、水利、地质水文等学会的专家、教授30余人,对古朴树进行调查考察和学术讨论,历时3天,最后还是无法对该树的气象功能作出科学解释。

武当山“神木”

道教名山武当山不仅以自然风景天下驰名,它独有的宏伟壮丽的古建筑更是举世罕见。武当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上帝”,据说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得名。

武当山那些古代建筑精细、完美得令人叫绝,同时也神奇得叫人费解。

在庄严肃穆的武当山紫霄大殿,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祖师、金童、玉女、执旗捧剑*灵官等道教众神,此外,令人们费解的是,在这些有“爵位”的众神之中,竟然有一根与道教神仙无关的极平常的杉木,更奇怪的是它被供奉在大殿左侧中央这个重要的位置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相传这个杉木有一个离奇的传说。远在明代初年,有一片原始森林,林中的树王是一个“精灵”。它聪明过人,很想发挥自己的才华,可惜工匠们每年选材都没有慧眼识得,精灵终于悲愤而气绝。但阴魂不死,化着一缕青烟上到九天,玉帝怜它才干非凡,便指路于武当,告之曰,那里正在修建玉虚大殿,可去一试。可惜当它不远万里颠簸而来后,玉虚大殿早已竣工,精灵一急便昏了过去,一头栽倒在紫霄殿前的月台上。此时,道长正在举行大殿落成仪式,忽见空中飞来一杉,知是有神降临,于是忙率道众就地叩拜,并将飞来杉奉到大殿供万人瞻仰。

作为传说,这个故事颇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很多人都对这个来历不寻常的杉木充满兴趣。有人据自己的苦衷向它倾诉,有人更玄乎,说它能治病,在它的根部用指甲抠点木屑,带回家煎水饮之。不知有谁发现它能传音,就将它当成一种土电话,一边用手轻轻一抠,另一边便可以听到沙沙的指甲声,就给它起个名叫“传音杉”、“响灵杉”。这根“飞来杉”随时代的变迁,已经成为武当山一件难得的珍贵文物。

不畏火烧的“英雄树”

我们知道,植物都是怕火的,然而有些植物大火却奈何不了它们。

叶松就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种,它们能够“劫后重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落叶松挺拔的树干外面包裹着一层几乎不含树脂的粗皮。这层厚厚的树皮很难被烧透,大火只能把它的表皮烤糊,而里面的组织却不会被破坏。即使树干被烧伤了,它也能分泌出一种棕色透明的树脂,将身上的伤口涂满涂严,随后凝固,使那些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虫无隙可入。因此,落叶松就成了熊熊林火中令人瞩目的“英雄树”。

不久前,南非乔治森林研究站的工作者,发现芦荟不怕火烧。一般来说,植物的叶子枯萎后便脱落了,而非洲大草原上的一些芦荟的枯叶却死而不落。一场火灾后,死叶覆盖主干的芦荟中有90%以上经受了炼狱的考验活了下来。由于芦荟的死叶有某种不易燃的物质,在死叶的保护下,无法达到致芦荟于死的高温,帮助芦荟逃过劫难。

据悉,美国林业专家发现常春藤等几种植物也不怕火烧,甚至可以称为灭火植物。原来它们接触火苗后本身并不燃烧,只是表面发焦,因而能阻止火焰蔓延。有人设想,如果将常春藤成排地种植在森林的周围,就能形成防火林带。

在我国粤西山区森林中,有一种木荷树也是防火能手,能遏止火焰蔓延。它的树叶含水量高达45%,在烈火的烧烤下焦而不燃。它的叶片浓密,覆盖面大,树下又没有杂草滋生,因此既能阻止树冠上部着火蔓延,又能防止地面火焰延伸。所以说,木荷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防火树。

生长在我国海南的海松也是一种不怕火烧的树。用它做成的烟斗,即使成年累月的烟熏火燎也不会被烧坏。这是因为海松具有特殊的散热能力,木质又坚硬,特别耐高温。

在非洲的安哥拉,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梓柯。它的枝杈间长着一个个馒头似的节苞,里面储满了液体,节苞满布着小孔。当它们一遇到闪耀的火光,就立即从小孔喷出液体,这种液体含有灭火能力很强的四氯化碳。因此,人们称这种树为“灭火树”。

不怕火烧的植物说奇其实也不奇,只是这些物种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身保护能力而已。

会“喂奶”的树

为幼小的子女喂奶一直是高级哺乳动物具有的功能,而生长在非洲摩洛哥西部平原上的“奶树”则同样具有这样的本领。

奶树的原名叫“篷尹迪卡萨里尼特”,意思是善良的母亲。它的树身呈赤褐色,树高可以达到3米多,长有狭长和肥厚的叶子,开一种细蕊似的白色花球,看起来十分美丽。当花球凋零的时候,在花球的蒂托处就会结出一个椭圆形的奶苞,苞尖上生有一条柳丝般的长长奶管。当奶苞成熟之后,奶管里就会涌出一种黄色的“*”。在成年奶树的树身周围,有许多从根部萌生出来的幼树,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用狭长的树叶吸收从树上滴下的*后,输送给树内的组织,促使树身逐渐长大。当小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大树就会从根部发生裂变与小树分离,使小树独立生活。与此同时,大树的树冠开始逐渐凋零,以便给小树提供更多的光照机会,使小树更快地成长。小奶树长成大奶树之后,同样担负起哺育下一代的任务,使其自长、自育,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结面包的树——面包树

面包总是用面粉做的,可是在南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他们吃的“面包”却是从树上摘下来的。这种树叫“面包树”。

面包树是四季常青的大乔木,属桑科。一般高十多米,最高可达40-60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而美,一叶三色,当地居民用它编织成漂亮轻巧的帽子。面包树雌雄同株,雌花丛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状。在它的枝条上、树干上直到根部,都能结果。每个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大小不一,大的如足球,小的似柑桔,最重可达20公斤。面包树的结果期还特别长,从当年11月一直延续到第二年7月,一年可以收获三次。以无核果为优良品种,果肉充实,味道香甜。每株树可以结面包果六七十年。面包果的营养很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B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人们从树上摘下成熟的面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黄色时,就可食用。这种烤制的面包果,松软可口,酸中有甜,风味和面包差不多。面包果还可用来制作果酱和酿酒。面包果是当地居民不可缺少的木本粮食,家家户户的住宅前后都有种植。一棵面包树所结的果实,能养活一两个人。面包树的分布很广,印度、斯里兰卡、巴西、非洲及中国的广东和台湾等省都有分布。

目录
新书推荐: 同穿:速通诸天从打爆大筒木开始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