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姑爷分家(下)(1/2)
第916章 姑爷分家(下)
“云想衣裳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阳春三月,京畿道税改结束,秦王决定回家。王车驶出长安,亲王卫盔明甲亮,旌旗招展。车辚声急速向东,行至山麓小镇,见翠树成荫,绿草如织,回家路上心情畅快,不禁念出李太白的诗句。
一路观风景,尤爱晨光树影小桥流水,若再能见到飞檐楼阁啼莺舞燕,更是让秦王殿下诗兴大发:“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御哥哥好诗才。”
“嗯…,这不是我作的。”
“那是何人?”
“山中白氏高人。”
在这将近三个月时间里,秦王先是去汉中转一圈,又跑到长安逗留许久。在别人看来他也没干什么正经事,整日除了吃吃喝喝就是嘻嘻哈哈,带着他的牛角髻小夫人和老老小小的奴才们悠闲度日。
曾经在凤州推行新政,也就是马马虎虎,睁一眼闭一眼;后来又去“剿匪”,结果匪一个没剿到,却把一窝镖师差点崩死;而史晃带队去追货,只追回来三成。其实苏御知道,他追回来最少八成。既然如此,少五成哪去了?想必都在官员的钱袋里。
马氏那窝囊女人虽然协同作案,也没什么脸面可言,可她还是选择跟唐家姑爷一起去洛阳,给十六公子守寡。
不过苏御也没给欧阳镜好脸色,因为苏御心里清楚,欧阳镜还有最后一步没走。若冯庭爵一定要搞死欧阳镜,欧阳镜才会启动欧阳小乔,调动唐家势力救他。
……
“劲峰,劲峰啊——,可算是回来了呀——,再不回来,欧阳就被人欺负死了呀——”
这时于氏就撺掇马氏给张氏送信。
听说苏御回京,欧阳镜连滚带爬哭喊着来到王殿,往地上一趴,打滚嚎叫。
米商信中言辞之肉麻,看得苏御咋舌,原文是:“不在乎卿卿贫寒富贵,只在乎与卿长相厮守;不在乎卿卿可曾婚配,只在乎卿之一颦一笑一餐一饮一寒一暖;不在乎卿卿曾孕子,卿的就是吾的,吾的亦是卿的。卿中有吾,吾中有卿,卿兴而吾喜,卿苦而吾悲。卿之喜怒哀乐,便是吾之鲜辣酸甜。知卿是贞洁之女,故唐君生时不曾打扰卿之生活,如今唐君不幸故去,吾已等不得一刻一分一秒……”
苏御听说事情始末,觉得那个名叫冯庭爵的小子有些过分了。
话虽好听,可苏御觉得唐喜是在和稀泥,他的话相当于没说。
随后我摄政王殿下又火速赶往战区,亲自督导指挥战区后勤工作。摄政王殿下的到来,起到了极大鼓舞作用,让战区将士信心倍增。
推行新政期间,我摄政王殿下亲自来到田间地头,与百姓融为一体,调查百姓对新政的看法,体会民间疾苦;又曾亲自教导当地官员,认真学习曹太后之精神要旨,最终做出英明的、准确的、务实的结论,因此取得重大成功,为将来全国推行新政做出榜样。
文章言辞大意是:【我朝摄政秦王殿下,为推行利民利国之新政,乔装御史,亲赴遥远而偏僻的边疆地区。在艰苦的环境下,我摄政王殿下不畏辛苦,与当地官员打成一片,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巨大政策漏洞,并做出睿智的、及时的、有效的弥补。
虽然高层人士心知肚明,这刺杀绝不是因为分家引起,可坊间传闻就说是于氏雇凶杀人。
于氏之所以不亲自送,是因为她与张氏以前就吵过架,直到唐十六死,他们已七八年不言语了。
其实孟璨所言,苏御也考虑过,正在摇摆之时,被小夫人轻轻一推,就偏向一边,最终选择冷静对待。虽然这样做有些违背国法。这时孟璨又道:梁朝的国法对于摄政亲王来说,不就是家规么。
可令人感到极大气愤的是,在督导过程中,我摄政王殿下竟被图谋不轨之人行刺,万幸我王战力惊人,指破千斤,亲自消灭十名刺客,我王之雄风,远胜当年斩荆轲之秦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