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摘面具(八)(1/2)
第999章 摘面具(八)
唐灵儿海选女婿,选来选去,最终选定樊氏财阀嫡长孙樊叮当。
樊叮当生于大兴元年五月,下月初八满两周岁,比赵酥大半年。
樊叮当的母亲,自然就是樊氏大公子夫人。也不知是怎么搞的,这位大夫人连生五个姑娘,就是不生儿子。终于在三十八岁高龄生下樊叮当,老来得子,宝贝得不行。
当然,樊叮当是孩子的小名。
之前给孩子取名叫樊通天,结果刚取名没半个月,孩子就病了,请御医也看不好。
在梁朝,孩子夭折很普遍,大夫人以为孩子没救了,整日以泪洗面。
眼见孩子要死,樊氏大公子樊鼎轩(户部尚书,樊公妃胞兄)去大相国寺请来明德大法师。佛道双修的明德大法师头戴金冠,身披袈裟,手托罗盘,在樊氏大院里走一圈,说大夫人屋里有脏东西,于是作法驱魔。
大法师挥舞桃木剑,烧符斗法,在夫人院子里与邪物大战三百回合,累得一身臭汗,言说斩魔无数。
后来大法师又说,孩子根骨不坚,名字却太重,故而招惹来邪物,于是孩子就改名叫樊叮当。这回不重了,孩子的病也好了。在苏御看来,这就是瞎猫碰死耗子,明德大法师到处招摇撞骗,成功了,一群人就说他灵验;不成功,就说天命使然。
这帮该死的神棍大行其道,也是因为梁朝人信这个。有什么土壤,就能长出什么怪物。女人们有钱了,妩媚男伎人也就多了,这都是一个道理。而且哪朝哪代都是一个德行。
张密拔刀要杀韩韦,后被监军洪盾阻拦。
锦衣卫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有自查自监的权力,侦查、立案、逮捕、审问、刑讯、判刑、行刑,一整套操作都在这一个衙门里完成。可以越过县里、京兆府、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只向太后负责。太后说杀,就直接干掉。
韩韦小人得志,傲慢环顾,他已经选定几个人作为培养目标。
胡荣干笑一声:“唐宁不就是你们杀的吗?怎又说仓促?”
郭蛟情绪不高地道:“跟着张大人,我们从来不后悔。”
九十多岁的老貂寺来到内侍省,满眼都是回忆,曾在皇城里服役五十年,也算创造一个记录。
韩韦与张密不一样,张密是一个清官,如果不是苏御教他放权,他带不好这支队伍。可韩韦是一个贪官,他不放权,也能把队伍带好。因为他可以放钱。
不过冷静想来,选樊氏财阀做亲家,倒也是不错的选择。樊氏和钱氏两大财阀,是两个办事高调做人低调的财阀。樊氏傍着唐氏门阀,钱氏傍着孟氏门阀,绝不参与皇室**斗争,永远保持中立。
“从今往后,大家跟我韩韦混,我保证你们月饷翻倍。翻两倍,三倍,四倍!只要大家肯卖力气,我就敢翻。我想你们一定好奇,我哪来的钱?呵呵,我实言告诉大家,我的钱就在那些贪官家里摆着呢。太后给我一个名单,你们来看看名单上的这些人,你说他们家里有多少钱呀?够不够给大家翻倍呀?”
真是人靠衣服马靠鞍,且不论人品,任何人穿上这套衣服,顿显威严。
自从定了娃娃亲,樊家大公子夫人樊钱氏就经常抱着儿子樊叮当往宵凤阁跑,说是来看她家媳妇。今天送金锁,明天送玉环,把她贱得不行。还教孩子管她叫娘,让她家孩子管唐灵儿叫岳母。
景行坊,锦衣卫所。
“哎呀,亲家母啊,今个去北市闲逛,见一套锦衣,恁地好看,买来送给酥。”
……
来到密室,犁万堂将太后心思说出:“此时太后左右为难,不给康王卖力,康王就要废她;若给康王卖力,又一定会得罪秦王。”
乌源低着头道:“郭蛟说得对,我们既然选择留下,就不会离开。”
本来队伍里有三十二个人,现在正好剩下三十。一个整编卅队。
胡荣道:“秦王说了,能体会到太后难处。既然太后一定要动手,那就列个名单出来,让秦王有所准备。另外,拿掉那些官员可以,抄家也行,但别要他们的命。”
犁万堂不无恭维地道:“秦王果然是一名高手,已经把事情想到这一步。”
韩韦说,我现在是指挥使,你不服我管,就是不服太后,你敢重复我这句话吗?
张密不同意。
康王赵棣已经离开洛阳,但康王的行程老百姓是不知道的。现在是赵渊坐镇酒泉侯府,带领康王团队一众幕僚与秦王斗争,他们正在坚守“沉默是金”原则。
白胖臃肿头扎高髻的钱氏又来了,把秦王烦得不行,只说有事便离开宵凤阁,坐到孔雀楼与孔婷聊天。当孔婷听说秦王是因为嫁女儿而不高兴,她哭笑不得,只说再生个女儿,陪伴秦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