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摘面具(十二)(2/2)
之所以要偷偷的来,是因为单上没有赵旻。
反正这帮人都有杀人动机,可就是没人承认。而康王的死,竟然就这样不了了之。没有哪个衙门会去管这件事。
得到腰牌后,赵旻把赵准绑上,嘴堵上,成功离开洛阳,并在渡口见到等待他的赵范和赵婴。
但赵旻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把赵锵干掉,以为这样做会得到康王的青睐和绝对信任,进而去到康王身边。
赵旻笑了笑,登上小船,一边摇浆一边说:“赵御早有预谋。赵锵遇刺时他以为贤王一定会打,可当他去到贤王府却听贤王改口说不打了。交谈中他鼓动贤王,可贤王又说担心战争蔓延,场面不受控制。赵御曾与我说,贤王有很多次动手的机会,可他都错过了。可以说贤王是为了求稳,也可以说这是贤王性格的弱点。贤王容易犹豫。”
还有人猜测,赵棣是被曹玉簪毒死的。因赵棣死了,大兴皇帝和她活下来的几率会更大。而最后谈判结果也果然是这样。但曹玉簪激烈否认此事,说自己是清白的,绝没有毒害康王。
所以他要杀赵锵的目的并不单纯,他还是在为苏御扫清登基的障碍。他认为,赵锵还活着,就轮不到苏御当皇帝。
梁王妃的名字赫然在列,可梁王妃不敢去见赵准,生怕这是个圈套,可赵旻却潜入庚王府,坐到赵准面前。
……
现在姓曹的小寡妇是彻底没咒念了,努力多年弄到的那点兵权,被秦王收了个干干净净。处心积虑担惊受怕弄出的庞大特务机构,也被秦王瓦解。
不过这件事被一众朝臣否决,觉得远嫁公主有损国家尊严。
两派一场大战过后,需要稳定大局,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老爷子不再插手,全权交给秦王去办。他只是给王孙赵丰破格敕封为“万安郡王”,本来这是赵锵的愿望,现在落到赵丰身上了。
还有人说,是秦王赵御毒死康王,因为康王多次暗杀赵御,他们之间仇深似海。
而且曹玉簪与这位萧太后的感情是真的不错,她们经常有书信来往。曹玉簪还曾考虑,选一位亲王女,封为公主,嫁给辽国幼帝。
正如贤王封号,他是一个温和的人,如果不是生在必须争得你死我活的皇室,那么贤王一定是一个家族观念很重的,令人敬仰的,面相慈祥的,性格和蔼的老族长。
一场大战过后,秦王拟定一份名单,让京兆府张贴到大街小巷。名单上的人,都是秦王要赦免的人,让他们去庚王府找赵准。
在他杀了赵锵之后,苏御绝不可能再承认他是特务,如果这件事被贤王知道,后果不堪设想。到那时苏御真的是百口莫辩。
武功不俗的赵旻潜伏在康王身边,他有一击致命的能力,可康王对赵旻不够信任。混了一段时间,赵旻距离康王越来越远,见到康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康王身边有张康形影不离,害得赵旻一直没机会下手。
赵婴说:“秦王给的钱已经收到了。”
曹玉簪兵权没了,文政权力也所剩无几,现在她更像是一名发言人。
因为赵旻的罪太大了,不可饶恕。
辽皇耶律崇光是被秦王的军队射死的,这时把秦王的女儿嫁过去?
经过几日拉锯谈判,最终决定,保留大兴皇帝,保留曹玉簪的太后之位。但卸去曹玉簪的所有兵权,并上交特务名单。这期间,犁万堂逃跑,不知所踪。
赵旻虽然愣,可他不傻,他知道苏御现在不会见他。今日见过赵准之后,他会离开洛阳。因为他要把梁王妃的位置告诉赵准,同时从赵准这里获得一块夜禁出城腰牌。
有人猜测说,康王被逮捕后,一直没换衣服,他的毒药就藏在衣服里。
秦王赵御是唯一摄政王,一人掌控三省六部,权倾朝野。
如果当初曹玉簪说,嫁过去的是赵准的女儿,那苏御可能就不反对了。
后来曹玉簪又说,让辽国也嫁过来一名公主,这样两国就扯平了。可大臣们又说,我大国与番邦扯平,这本身就是丢人的,除非他辽国嫁过来两名公主。结果这件事就这样被一群人给搅黄了,一群人中还包括苏御。
其实苏御的这手棋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门阀干预下,玄甲军被分成三份,秦王赵御、大将军张云龙、王孙赵丰,每人分到六个师。剩余两个师,一个是曹圣带走的第二师,另外一个是金吾卫(第三师)。
贤王赵选已经二十多年没上朝,今日上朝,宣布一系列大事。
就好像曹玉簪处心积虑弄出的上瘾毒药丸,可最后她根本就没等到康王疯的那一天,一切就结束了。
当然,敕封令还需要曹太后亲口说出来,虽然小寡妇很不情愿,但她还是说了。
贤王老爷子,上过一次朝就再不露面,据说老爷子有心外出打猎。苏御觉得,一定要满足老爷子这个愿望,已派人去各个皇家狩猎场考察,待一切安保措施就绪,就让老爷子去那里快活快活。
贤王说,唐振还在西部抚民,等唐振回朝,就要商议统一大事。
但,先统一军阀,还是先统一三国,这又是一个难题。
贤王的老毛病又犯了,陷入犹豫当中。他认为,赵家若想凭一己之力消灭三门阀,那是痴心妄想。最好的办法是,联合其中两家,消灭第三家。可现在形势看来,很难做到。若只联合唐家,与孟氏和西门氏开战,风险又太大。更不妙的结果是,四家开战,外敌就有机可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