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变故(1/2)
他瞟了瞟张婉儿,看到眼前的女子十六七岁的模样,该纤细的纤细,该饱满的饱满,且不突兀,身材匀称雅致,发育得很好。
女子一身穿翠烟衫,绿草百褶裙,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富贵人家的千金,果然好看!然后又瞟了瞟娟儿,瞬间觉得娟儿没那么可爱了。
张婉儿远比记忆中的画面要好看,但旧潘晓似乎不喜欢这个模样的,而水月楼的那个胖女人的记忆画面远多于张婉儿。
喜欢在大海里划船的感觉?
他站正了身子,对张廷峰拱手作揖:“岳父……不是,世伯好,张姑娘好。”
张廷峰看到他一开始愣了愣,很快就淡定下来,已经猜到刚才的对话都被听到了,也就不打算掩饰了,说道:“既然你都听到了,那你觉得如何?”
“感谢世伯的抬爱,关于入赘这事晚生作为读书人接受不了,所以是不可能的,”眼神又瞟了瞟,补充道:“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好不容易当回穿越者,本可以有许多事情去尝试,一旦入赘必然要受到诸多限制,岂能被你管束了?不可取。
很显然眼前这个老狐狸的打算还不只是为了顺女儿的心意那么简单,谁不知道读书人当然个秀才就能免八十亩税粮,搞不好把自己骗过来后借女儿的名义逼着继续读书考举人,又能免几百亩田的税粮。这买卖怎么都合适啊,呵,无商不奸。
再说大明都快完了,还去考举人,有毛病吗?
“不识抬举!不入赘的话,意思是不想和我们家婉儿成亲咯?”张廷峰对潘晓的拒绝非常不满意,反将一军。
他没有立刻回答张廷峰的问题,顿了顿,又想了想,干脆站直了大大方方地看着眼前的女子,张婉儿被看红了脸。
这第二眼由于是正大光明的看,就看得更细致一些。
她眉如翠羽,明眸丹唇,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浑身透露着江南女子的灵气,还是好看。
如此不开美颜就能秒杀美颜相机的效果的女子站在自己跟前,想想自己浪费在直播间的那些“跑车”顿时肉疼不已。
从对旧潘晓的了解来看,实在算不得一个正经好人。猜不透张婉儿为何这么坚定要嫁给自己,不得不感叹那小子命真好。
张廷峰轻轻地咳了一声,潘晓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连忙说道:“既然已经订婚,亲自然是还是要成的。”
他心想,这么好的女子,岂能便宜别人,但目前不适合在这个事情上正面硬刚,还是换个话题吧,又说道:“另外,刚才听世伯说我父亲不在了,什么意思。”
张廷峰瞪着他,带着遗憾的语气说道:“都是你这小子惹的事,婚事再议,自己先回去看看吧。”说完衣袖一挥,进屋去了。
果然有事,既然张廷峰不愿直说,那只能自己回去看看了。
张婉儿领着他来到厨房,又吩咐厨子做了些吃食,才开始跟他说起来事情的缘由。
他边吃边听着张婉儿述说整个事情,娟儿就在旁边忙着端盘子倒水。
原来他已经躺了三天了,而家中已经发生一场巨变。
一开始是张婉儿得知潘晓出事,便瞒着张廷峰把他带回了家里治伤,只有两个家仆和娟儿知道这个事情。
后来第二天黄腾达就带人去了淼泉乡索债,潘老爷潘康贤并没有拒绝,清点家什和地契,遣散了家仆护院,所有财产都抵了债。
潘康贤带着潘周氏当夜就搬出了老宅子,住进了仅剩的一个茅屋中,但第二天发现人淹死在粪坑中。潘周氏闹到衙门后,衙门抓到两个小偷,判定为盗窃过失杀人,已经被知县杖毙了。
潘周氏由于连续遭到变故,儿子又不见踪影,已经神志不清。
三天?连案子都断了,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信不信,反正他不信,其中有多少故事,不言而喻。
潘晓咬着鸡腿问道:“我母亲可有人照料?”
“据说有一丫鬟,一直在。”张婉儿回答道。
“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出事的呢?”
“水月楼伙计见你出事了,又看我之前去找过你,所以就来告诉我了,恰巧是云儿开的门,她胆小不敢和我爹说话,就告诉我咯。”
“哦……那之前没人知道我在这?”
“嗯,今天爹告诉我这个事情,我才告诉他你在我这的。”张婉儿神色有些慌张的说道。
“原来如此啊……。”潘晓作恍然大悟状,然后又吃了个鸡腿。
吃完,在厨房里找起东西来。
他在钉板前摸了摸菜刀,摇摇头,又把玩了下火叉,还是摇摇头。直到最后看到一把镰刀,在手中比划几下,他满意地点点头,插在腰间。
又要来一块布,装了些剩下的饼和一只完整的烧鸡,扎成包袱状态,背在背上。
觉得头上的绷带很影响自己的形象,于是跑到隔壁杂屋寻来一个斗笠戴在头上。准备妥当后,他站在厨房门口,盯着张婉儿的大眼睛,说道:“娘子,等我来娶你。”
张婉儿第一听到怕他叫娘子,顿时羞涩地转过脸去,惹得娟儿在旁边一顿白眼。
潘晓刚走出几步,又回过来,握着张婉儿的手,深情地看着,又道:“一定要等我。”
张婉儿起初想要把手抽离,轻轻地拉了拉,但是潘晓握得有些紧,最终没成功。
潘晓在手上摩擦了几下,想起一句台词:“我将踏着七色云彩穿过人山人海,为你而来。”
张婉儿听完羞得更是小脸一红,一会儿后才想起将他轻轻推开。
潘晓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去。
背后传来娟儿的声音:“哼!臭流氓。”
流氓?重要吗?我在意吗?呵呵。
……
这个城市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常熟”。
他笑了笑,常熟?从万历年间开始,这里也经常遭旱灾,当然更多的是水灾。
常熟隶于苏州府,明朝最富庶的县之一。富庶的地方往往城墙也厚实,常熟亦是如此。
最开始只是土墙,后来张士诚占领期间为了巩固防御,改成砖石。两百多年后的嘉靖三十二年知县王鈇为了抵御倭寇重建了整个城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