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制霸春秋 > 第十四章 监国

第十四章 监国(1/2)

目录
好书推荐: 碧海长天艳山河 丹仙 飞升之轮回 鸡犬不宁 炫影刺客 地球末日之上帝的使者 无上神国 亚洲娱乐皇帝 宇宙大攻略 无间丧尸

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十八年,二月上旬。(看小说到网)

曲阜城西门缓缓打开,一列车队从城中列队出城。辒辌车(古代的一种卧车)中的姬同从车帘中向外观看,此时正是初春,天气有些寒冷。天色微微启明,路边物景俱是灰蒙蒙地,远处地直道也看得不甚清晰,四周除了车队行车的车轴摩擦声,御者呵斥的声音以外没有其他的杂音。路边远处的树林中偶尔有一两只飞雀在林中穿行。

周桓王二十一年会盟之后,郑伯寤生回国之后只挨过一个月就去世了。郑国太子忽继承了郑国君位。

按照礼制,国君去世,是要向诸国发送仆告的,上卿祭仲前往宋国向宋国发送仆告。宋公冯伏下甲兵,抓住了祭仲,逼迫他与宋国立下盟约,立在宋国居住的郑庄公的幼子姬突为国君。祭仲不得已,与宋公冯定下了盟约。宋公冯私下会见郑公子姬突,告诉姬突,若是姬突想回郑国为君,只需许于宋国三座城池,白璧百双,黄金万镒(春秋之时,黄金与黄铜为一类),宋国会全力相助。姬突当时只想回郑国,也不及仔细思虑便应下此事。祭仲与宋国定下盟约,自然不敢反悔,盟书还在宋国呢?自己敢反悔,第二日说不定盟书就到了郑国,摆在郑伯朝案之上。自己虽是被迫立下盟约,但卖主是实,作为臣子,是不能因为逼迫就背主的。盟约已立,现在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祭仲回国后,联合上了与郑伯姬忽有怨的上卿高渠弥,在三个月后进行了政变,成功地将姬突拥上了郑伯君位,郑伯忽不及反抗,匆忙之中只得只身逃往卫国。郑国新立国君,自要再次仆告诸侯,诸国想不到盟约墨迹未干,宋国就行背盟之事,心中大是不悦。齐鲁二国见郑国废忽立突,心中大愤,想要起兵问罪。宋国遣使前往郑国,要求郑伯突履行盟约,赠送三城,白璧百双,黄金万镒。郑伯此时回想,深感宋国索取太多,郑国不能履行旧约,便婉言推脱。宋公冯怒气愤然,起兵征讨郑国。而亡奔卫国的郑伯忽也请于卫侯,借兵回国平叛。与郑伯忽有姻亲关系的陈国也要起兵讨郑。声罪正名。郑伯忽带领卫军突入郑国,进入栎邑。

次年十二月,齐侯禄甫去世,诸**队由宋国主导,进攻郑国。郑国正好发生内乱,因为祭仲专权太过,受到姬突猜忌,想要诛杀祭仲,但是未行泄密,祭仲先行动手,姬突逃到蔡国。祭仲迫于内外压力,前往栎邑迎接郑伯忽,但是要求与郑伯忽订立盟约,郑伯忽同意了,与祭仲立下盟约,保证不追究前事,郑伯忽与祭仲立了盟约后入国主政。诸侯国这才退去军队。

周庄王二年(公元前695年)十月辛卯,郑伯与高渠弥外出行猎,高渠弥在林中射杀了郑伯忽。郑夫人妫氏匆忙之中逃往与母家有姻亲之约的鲁国。祭仲与高渠弥不敢迎回姬突,立了姬忽的弟弟公子亶为郑伯。

去年六月,齐国六公主姜英因为父丧守制三年期满后嫁去宋国。鲁国与纪国在五年前也进行了联姻,鲁国公主姬琰嫁去了纪国,成为纪国君夫人。齐国因为盟约的原因并没有与纪国在发生大地冲突,没有像原来历史上齐国大力打压纪国的发展。

“太子,前方就是十里亭了。”东宫侍将士敬快步上前说道

“嗯!本君知道了。”姬同收回心思道:“士君(“君”,对年轻人的尊称。先说好,我讨厌日本。),郑夫人可是一切安好?”

“臣下方才去探视过,郑夫人安好如初。”

十里亭到后,郑夫人妫氏缓步下了辒辌车,姬同上前行礼道:“郑夫人此次归国,同必多有祝祷,以求神明施福。还望郑夫人归途清安。”

“太子有心,未亡人心中感激,亦祈愿太子安泰。”郑夫人妫氏还礼道

“同深谢郑夫人。”姬同再拜道,又从怀中取出一个桐木盒,双手奉于郑夫人:“同有佳玉,愿赠与陈国三公主,以慰其心。请得夫人传赠,”

郑夫人知道姬同将玉佩赠予三妹,是要安慰三妹,请她安心,姻亲已定,姬同不会做他想。就双手接过桐木盒:“太子佳玉,未亡人必当传于三妹,太子安心便是。”

“太子,快回城吧?议政之时尚有一个时辰便要到了。”士敬见郑国夫人走的远了,便躬身道

“好吧!朝臣们已是快要到朝堂了,国士辛苦,不能有所怠慢。”姬同转身上了辒辌车。

一个时辰以后,姬同赶到中室殿,远远看见朝臣们峨冠博带,站在殿外。连忙快步上前笑道:“诸公早来,同却是误了时辰,此同之过,使得诸君误了国事。”

上大夫施伯上前行礼道:“太子年幼尚且要守时朝会,臣等岂敢弃公室不顾。”

姬同将外袍解下,递于身侧的内侍公孙喜。公孙喜接过外袍便去内室。

姬同在内室换下常服,穿上太子朝服,上身身着黑色绣有金纹绣饰外袍,下身着金绣裳。外套七章(古制天子服十二章,既十二图腾,象征德行威仪天下)袍服。头戴纶巾。待穿戴朝服完毕出内室,前往中室殿。

朝礼已毕,朝臣依职位跪坐在席位上。姬同跪坐在君位左侧,国玺置于身前朝案上。

“诸公,君侯上月前往齐国约会齐侯,临行之时授命本君监国。本君自监国以来,多受诸公教导,心中甚是感激。本君年幼识浅,不通国事,不敢有碍国政。幸赖诸公不弃,国事顺畅,本君深谢诸公。”姬同说完起身下堂行礼

朝臣见太子下堂行礼,也都纷纷起身还礼:“太子下训,臣等岂敢负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