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制霸春秋 > 第二十三章 游说

第二十三章 游说(2/2)

目录
好书推荐: 碧海长天艳山河 丹仙 飞升之轮回 鸡犬不宁 炫影刺客 地球末日之上帝的使者 无上神国 亚洲娱乐皇帝 宇宙大攻略 无间丧尸

叙礼已毕,一行人进入正堂入席就座。姬同甫一落座,就道:“曹公,同贸然来访,实感惭愧。同嗣位日短,国中之事全奈朝中诸臣全心相辅,尚还安稳。只是心中实有一大恨,同自嗣位以来先君之事时时深记于心,未敢寸望。但是齐强而鲁弱,便是有心伐齐也是无力,所以谋思图强。若无此仇,便于朝中诸公和衷共济,也能得保安稳。若要强国就非二三子同心之事了。而欲强国自然首在得人,若能得能人共治国家,何忧外敌大仇。左右知我心思,便说起了先生,所以同方才不顾礼仪贸然前来。想来苏公已经将同之来意禀明。虽是显有唐突,但是同还是想听听先生的想法。”

曹刿捻须笑道:“刿本市井余臣,奈得公室所赐之祖业,才得以存世。少年之时不明世事,以为凭着一身胆气自可成就一番事业,但世事无常,实属无奈,也就断了出仕之心。而立之后想就此悠游一世。刿今已年已近四十,若是数年前得逢知遇,自当誓以身报。现在却是实无此心了。只怕辜负了嗣君真心。况且朝中有苏兄,申公等人为君辅臣,若能同心,又何忧国力不强呢?”其实他还有些话放在心里没有说出来,他之所以几次拒绝出仕,还因为他自认为小事不足为,徒然是浪费时间而已。

姬同也知道想要游说没那么简单,要不然为什么战国三百年也不会只有苏秦张仪等数名游说之士名流青史了。历史上齐桓公也是一日接连五次访见臣稷才得以成功,自己第一次就能见一面就已经很好了。不过事在人为,还要接着劝。

“曹公不慕权势,可谓雅量高致。同甚是钦敬。只是若非国家时局艰难,同又岂敢打扰了先生清宁。先生既怀救世之才,自当为民请命,一展抱负。奈何惶惶寄身于山野之间,与云鹰为伴,孤老于林泉之下。”差不多都要说上一声“曹公不出,奈天下苍生何?”了。

姬同说完向苏应使了个眼色,苏应知道自己也该说说话了,便道:“曹弟,你与嗣君相言,我本不应当说什么。该说的,不该说的昔日也都与弟几次说过,奈何弟心志甚坚,拒不应允。为兄敬你气节,也不好过分强求。若非嗣君几次三番说起弟事,为兄也不会与你再说此言,惹你烦闷也非兄之本心。只是此番嗣君心怀至诚,匆匆而来,便是路人也会侧目,弟何以自矜如此?弟本是世家子弟,继承光大家业本就是子孙之责,常人外求锦衣而不知取出,弟有此良机,为何不思趁时一施往日报复,反拒人于千里,不亦过乎?”

这种类似的话以前苏应私下多次说过,说得多了,曹刿自然也想得多了。只是因为多年坚持,又想到未必能尽展其才,所以从未应允苏应的好意。今日见姬同诚心来请,好友又在一旁劝解。他本就不是清高自傲之人,为君者诚心屈尊只在竹简之中有所见闻,能得此忧遇者又有几人?也不由有些意动。

姬同见曹刿沉思不语,心中大喜。知道曹刿现在已经是意动神摇,此时正是要加把火的时候。想到此,姬同端正身形,起身跪于曹刿之前,双手面地行稽首礼,道:“还请曹公体万民生之多艰,国家社稷之安危。能够出仕助同。”

稽首之礼乃是“九礼”之首,寓意隆重,姬同为求贤而施也使得堂内诸人大感意外。曹刿见此一时不知怎么说了,心中实有感动。

“世叔,嗣君有此诚心,您还有何可考虑呢?嗣君所言甚是,世叔既有大才,就不当加以埋没,如此岂不可惜了世叔一身学识,思之徒使人叹。若是能不辜负国君之心而仕,上能施展一身所学,不负余生,下能光大家业,不负祖宗。如此则忠臣孝子二者俱全,大丈夫处世如此,又有何求呢?”原来是安坐一边的苏氏女在一边看者也是暗暗着急,一时情急说道

姬同想不到这苏氏女竟能说出这种激励之言,不由差异,心中也实为感谢。

苏应点头赞许,接着道:“英媛所言可谓肺腑,一如为兄。一女子都知道的道理,难道弟还不明白吗?”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