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连府(2/2)
“然而,贵君的威名只能声言在东方泗水,中原俱为郑宋所虏,不能震慑成周。”连称听到这句话就知道主题来了,打起精神细听。
“方今郑国二君争雄,此事大违成法。齐侯若想声达中原,正好可大以二君之事而责郑。梁某听说昔年郑公子亹自恃援齐有功,不敬齐侯,如今彼以幼子之身僭为诸侯,不知惶恐谢罪,反而不通于齐。贵君岂无怒气?”
“大夫若是进言贵君责郑之二君,既主大义,又镇诸侯,三成私事。为一事而得三利,何乐而不为啊?!”
连称听罢闭上双眼,他知道齐侯暗害鲁侯之后害怕齐国来讨,所以虽然有人主张犯鲁,但是齐侯还是因为心有所忌,又怕此举激怒诸侯,使国家孤立,故而迟迟不愿答应。但是齐侯想要声威中原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压下,前些年纳卫君姬朔就是此意。如果如这鲁人所说进言齐侯,当可大获成功。
梁冀两眼一直紧盯着连称,看见连称眼有微颤,知道连称已经动心了,趁热打铁道:“此事梁某已得贵国大夫崔建所言愿意力陈齐侯,齐侯若有责郑之意,鲁国必愿意附于尾翼。以后大夫使鲁,鲁当有以报之。”
这句话彻底打动了连称,如果鲁国愿意在这件事上附议齐国,当大有可为。自己若是拿下出使鲁国之事,就可以立下一大功,齐侯能够一举三得,自己则可以暨此事得齐侯之心。
“哈哈哈哈!你以为连某会为了这点私利就罔顾国家吗?你敢只身来这里,只要我将你留于此地,还怕那些财物飞上天吗?如此既有财货,又无奇险,何可不为?”连称忽然睁开眼大笑道
梁冀开始吓了一跳,稳了稳心神,他知道现在事快要成了,此刻不能乱,连称分明动了心,他要真有那么忠君,就该早在自己刚开始说的时候就把自己抓起来才是。道“梁某即来此地,怎会不知有此意外,但是梁某受太宰知遇重恩,安敢不以死报,大夫若是要将梁某送予齐侯,梁某当死于此地。”梁冀从长袖中拿出短匕,他此举并非全然做作,梁冀知道此事凶险,成了自己一家就可以摆脱商人身份加入士层做官,不成最多不过自己一死而已。虽冒奇险但收益远大于付出。所以在进入临淄以后梁冀就随身带着短匕以防意外,自己死则死矣,却不能为齐人所获。如果自己不得已而殉身,鲁侯必然不会亏待自己家人。
连称盯着看了梁冀好一会儿,见梁冀并无丝毫胆怯,不由微感佩服,站起身走过来拉着梁冀的手拿下短匕笑道:“哈哈!适才连某戏言,先生勿要见怪。先生之言实使称顿开茅塞。此事连某一定全力玉成此事。若是不成还请先生勿怪才是。”连称向来谨慎,虽然他知道此事有崔建从旁助言,十有**可以成功,但出于本性,连称还是说了一句。
“岂敢!大夫愿意玉成,必然可以大成。若天意若此,还敢有什么怨言吗?”梁冀得到答复,大喜。
“今夜天已深沉,先生就在连某府上休息,连某明日就寻我那阿妹。先生在我府上等待佳音好了。”他可不想此刻放了梁冀,若事有不成,只好做些不光彩的事了。
梁冀知道这连称心存不仁,无奈现在事情就靠他了,身在屋檐下,哪敢不低头。只好心情惴惴得跟着挚去了客房。
次日一早,连称就依照往日巡防,完毕后就进入**找连妃,此时**的规矩可没有东汉以后那么严,只准去了势的男子出入。连称对妹妹说了这件事,还拿出梁冀的礼单,连妃性好财货,又无远见,看见这些财物就已意动,又听得阿兄劝言,自然答应向齐侯吹枕头风。
当夜,齐侯姜诸儿与连妃欢-好之后相拥,连氏就说起这件事,只不过说是自己阿兄有这想法,不知道该不该向齐侯禀说而已。姜诸儿听后也是心动。他得知郑国公子亹被立为国君之后,心情十分不爽,一直存有讨伐之心,后来又有伐纪之事一直没有时间。现在再想想做成这件事可以名利威三者俱得,不由大为意动。
第二天朝会上,姜诸儿就大肆声讨郑国公子亹为君不正,应当加以讨伐。崔建知道自己要出马附和了,连忙手持笏板(古时用于记事的手板,上至天子,下到士,各有成规。天子以玉,诸侯以象牙,大夫以鱼须文竹,士以竹。)道:“主公所言正合天道人心,自古国无二君,郑公子亹伪善矫饰,蛊惑人心,我齐国自太公起便得征伐诸侯之权,如今郑亹得位不正,正当加以讨伐。以辅天子德望。”
堂下许多朝臣不由侧目,暗暗耻之。这崔建好色如命,善于溜须拍马,深得主公喜爱,如今主公有意讨郑,这等小人自然马上跟进了。
崔建话音刚落,就见一向寡言少语的连称也出班附和道:“主公此意大善,昔日齐郑交好多年,先君更是两度欲联姻郑先君忽,可谓善之善矣!郑庄伯所意者,无外乎我国可为郑忽之盾。今郑逆高渠弥无道弑君,为己利与郑亹互为奸邪,正当讨伐以正王道。”
堂下诸臣看见连称也有意赞成,也不由想了想,刚才只是不耻崔建之谄媚,现在既然不止崔建赞成,想来也自有道理。
崔建看见这一幕,不由暗恨自己马屁拍的太多。一时只觉苦不堪言。
今日齐侯与诸臣博弈,掌握大义之名的姜诸儿力压诸臣,确定了讨伐郑逆姬亹的大事。
梁冀得到了齐侯要图郑的消息之后,连忙连夜赶回鲁国禀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