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 大炼钢铁(1/2)
真是人多力量大,几百个人紧张的又找了二十几天,终于定下了铁矿的位置。正如丁勉记的那样,矿石基本上都在浅地表层,有些甚至可以露天开采,储量巨大,并拌生多种有色金属,同时也探明一个铜矿和几个盐矿。大家兴奋了几天,丁勉少不了叮嘱暂时不要向外传。和张秉强一起来的两个省府都事,一个叫张锡兰,一个叫宋学宾,两人原在藩府衙门的铸造厅里专司探矿,找矿和工商作坊的相关事宜的八品都事,原就在张德地制下。张大人也是见此二人属稳妥之人,临来又特地将他二人唤去叮咛一番,让他们紧随丁勉调遣。以两人所长原本在府衙里就不受重视,而两人又确有些抱负在身,看藩台大人特地叮咛一番,自然就十分用心。经过近一个月的合作两人已对丁勉有了钦佩之意,加之看看铁矿规模巨大,也都动了心。丁勉又与他们谈了些未来的打算,两人都愿意跟着丁勉干,这样矿上又有了两个得力之人。
阿卡把县里有影响的土司召集在一起,丁勉也将铁矿今后的发展前景说了,并提出合作办铁矿的意思。由于大部分土司都看阿卡行事,一听有如此好事,阿卡又出面组织,所以大家都同意参与此事。过后由丁勉备下酒席盛情款待一番,免不得将这些头人笼络一番。一来阿拉场那里的情形有些让人眼热;二来众人见阿卡竟与这个省府的大官称兄道弟的,这位大官看来如此年轻,一定是有来头的,大家知道阿卡见地自是不同一般,所以也都纷纷与丁勉套起近乎来。丁勉乘机提出让各位寨子里出钱、出工的事情,并特别讲了钱可以以后出,到时按出钱多少来,时间长短分红,来铁矿里做工的倮倮兄弟,一人每天工钱是三十文,出工的寨子省藩府衙门将给各土司以诸如铁器、布匹等物质奖赏。闻得有此好事,众人自是乐的接受,这一来原来让顾祖禹十分头痛的民族矛盾就解决了,而且立即为开矿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劳动力。
由于正值初夏,天气炎热,蚊叮虫咬的,众人紧张忙碌了二十多天总算有了结果,紧蹦的弦一松大家都显的很疲劳。矿上决定除了一部分人继续做开矿准备以外,大多数人放假五天。在找矿期间,夔门十三寨的,湖北的,陕西汉中的,广东的农民、工匠都开始向宁远集中,人数已有近千人。丁勉把陈近南、方以智、顾祖禹、张锡兰、宋学宾、谢全林、李柱、刘新定召集在一起开会分工。大家商议成立由在座的人组成一个宁远铁矿管理所,议定的分工是:方以智、顾祖禹、张锡兰、宋学宾、刘新定在盐源,方以智负责,组建铁矿、煤矿、炼焦厂,顾祖禹继续领人探矿,张锡兰负责铁矿,宋学宾负责煤矿和炼焦厂,刘新定负责组建护矿队;西昌这里。陈近南、丁勉、谢全林、李柱负责建学校,建工厂、建研究所,并负责矿区的粮食物质供应等。人员分配上:探矿要保证二百人以上;矿区两千人;宁远这里八百人,以后再来的人按需要分配。最后管理所决定将这次建矿行动起名为:“龙腾会战”。给每个负责人都制订了具体要求,为调动大家努力工作,会战期间每人工钱为五十文,有突出成绩的根据情况进行奖励,并提出力争在一百天内基本建成铁矿。
会后陈近南、丁勉、方以智、顾祖禹几个人在一起将这次会战从资金到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以及人员、物质、后勤、保密逐项推敲审议,商定由各项目负责人写出建设的预案,由铁矿管理所审核后开始执行。最后丁勉提出我们也要重视实验和学校的工作,等到各种建设工作正常后要回到实验室中或学校里,眼下实验工作和学校里培养有用的人是重中之重,有了一些能管理的人,有了一些懂技术的人,那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探矿、建矿、建工厂、建学校、建研究院时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管理所,由管理所组织力量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它。
丁勉又找到张秉强和陈皓然,商议建铁矿的具体事务,请他们在招收矿工的管理和建矿、建厂的后勤供应给予帮助,并建议他们将这里的情况告知张德地。
又过了一个月研究所和学校先盖好了,戴梓也带着机械、物理实验设备来了,一同来的还有雯玉和青儿,几个人见面后都很都很高兴,由于正处于建矿会战的关键时期,丁勉让她们在宁远州府衙门内不要出门,自己也很少回去。
经过三个月紧张的劳动,龙腾会战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煤和铁矿挖出来了(少量),焦碳厂、钢铁厂、药厂也初见雏形,工厂一个个的投入了生产。随着需要的人工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从本地、从彝寨、从外地招来的工匠、农民进入工厂做工。盐源铁矿区和宁远的工厂逐渐热闹起来,渐渐的周围几个县、府的百姓也到这里的工厂做工,工业基地的雏形渐渐形成了。
方以智、顾祖禹都回来了,矿区那里由张锡兰、宋学宾、张秉强和阿卡负责。学校和研究院基本上建成了,学校被命名为宁远学堂。学校在宁远城南门外三里的地方,学校加上研究院占地有二百多亩,教室和实验室比较大,其他都是些普通的房屋。由于丁勉主张少花钱、办实事,所以房屋都是一般砖瓦结构的平房,结实而简单。铁矿管理所的几个委员都在学校里住,以便经常联系商议解决问题。
学校由丁勉任校长,首批学生军校和政治学校学员各招了五十人,技校一百人。军校和政治学校主要招一些思想过硬、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人,如刘新定、李柱、谢全林、周春江(周二坠改名)等人都成为军校的第一批学员,这些对外是保密的。而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些是有一定要文化基础的人,丁勉把他们分成物理班、化学班、工业班、矿业班等,他要尽快把这些人培养成能参与科学研究的人,还有些人要成为工厂、矿山里的技术员。学校的学习是紧张而充实的,能够他们每天除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文学知识以外,每天都有半天的实习课,而实习课都是跟着丁勉、顾祖禹和戴梓他们在实验室里度过的。而学校的教员主要就是陈近南、丁勉、方以智、顾祖禹和戴梓几个人,教材主要是由丁勉和他们几个人商议定的。由于原来的准备就比较充分,加上几位教员也是铁矿管理所的首领,学员们学习格外买力,他们进步很快,原计划学期一年,现在看十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派上大用场。除了物理班和化学班的学员外其他技校学员都是学探矿采矿、炼钢铁、制药采药项目的,他们属于短期培训,时间三个月,也请了一些有经验的原矿工、铁匠、和药厂的技师担任,丁勉他们也定期去给他们上课,同时他们的实践课时间也很长,比如铁匠就把他们带到炼铁炉旁具体指导操作,而探矿的和采药的就在西昌附近的山林里上实习课。由于是学以至用,所以学员们积极性都很高,学习的成效也很大。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技校的许多学员都很快参加到铁矿和各种工厂的建设中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