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新天启大明 > 第四十九章 闻战鼓而思良将

第四十九章 闻战鼓而思良将(1/2)

目录
好书推荐: 晶武时代 崛起1894 雷铸青云 保镖少爷 魔斗双修录 木府 五班故事欧阳 冰心玉壶传说 丐世无敌 漆黑的魔剑使

“卿是何人?”朱由校不由得眉头一皱,他知道这些书生样的官吏,最喜欢说些大话,虽然他自己也想好好地跟拖着猪尾巴的建奴决一死战,但是他很清楚,单凭眼下辽东明军的战斗力,虽然是对手的两倍,但要想获胜,可能xìng还是不大,因而眼下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坚壁清野地不与对手一战,而逐渐积蓄自己的力量。

固守不战,固然看上去有些憋气和丢人,也似乎丢了堂堂天朝大国的面子,但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不能意气用事。辽东闹了饥荒,明军自然饱受其害,但努尔哈赤的rì子肯定也不好过。建奴们遭了饥荒,只会选择去劫掠别人的,倘若出城与之一战,只会遂了他们的心愿。但这样浅显的道理,那些只会闷头读书和热衷于搞窝里斗的官吏们是不会明白的。

“臣御史郭巩,参见皇上。”那官吏撩衣跪倒,朗声奏道,“熊廷弼经略辽东已逾一年,毫无灭敌之策,又任由建奴肆意横行,辄我大明天威何存?”

朱由校摆摆手:“郭卿且退下,此等军国大事,朕自会与内阁、兵部会议,”说到这儿,又看了看叶向高,不给郭巩之流半点儿机会,赶紧说道,“今rì经筵暂且作罢,叶阁老,可速召几个阁臣及兵部几位侍郎前往平台,共商国是。”

叶向高起身应道:“老臣领诏。”

辽东出了战事,这可是帝国头等大事,经筵虽然也“必须”得开,但眼下显然不是时候,因此翰林院与詹事府几个饱学之士,今rì也只能暂时退出宫禁,内阁和兵部要到平台接受召见——反正皇帝大人对经筵的兴趣也不大,每次都听得呵欠连连,几个御史也上奏折批评了一下,但皇帝大人每次都是懒洋洋地一句“知道了”就应付过去。

内阁几个阁臣以及兵部的几个侍郎(挂着兵部尚书的孙承宗去了辽东)也都到了,朱由校一看人来齐全了,便开口问道:“列位爱卿,建奴兵发沈阳,辽东恰逢大饥,诸卿可有对策?”

“皇上,”兵部侍郎张鸣鹤奏道,“孙阁老奏报之中已明言,我辽东军民虽遭大饥,然京中粮草已运至辽、沈,兼之辽、沈二地城固池深,如今粮草充足,足可坚守一年之久,而建奴军中粮草势必不济,又则隆冬之际,建奴必求速战,故而我宜坚守二城,以老敌师,不出一月,则敌情可解。”

朱由校心中大喜,但还是不动声sè地问道:“孙先生此言,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叶向高起身奏道,“孙阁老谙熟兵事,皇上可委其为蓟辽总督,以总督辽事。”

这倒是个好主意,只不过内阁中暂且就要少了孙承宗,有些重大事宜就不能找个合心的人来商议了。但眼下各个大事之中,还就数辽东的事情为大,让孙承宗去总督辽东之事,自己也能够放心。按照历史发展的步骤来看,起码陕西流民之变还需要七、八年时间才会发生。

“皇上,臣以为叶阁老此举不妥!”另一个阁员史继偕却突然站起来反对道。

朱由校一愣,不都说史继偕跟叶向高是一伙人么,怎么现在居然唱起了反调?

“史阁老,为何以为此举不妥?”朱由校不由得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