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闻战鼓而思良将(2/2)
史继偕躬身奏道:“回皇上,我大明祖制,两京一十三省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主民政、按察使主刑名、指挥使主军务,朝廷以各部侍郎、都察院都御史巡抚各省,是为各省巡抚,后为军务计,设置总督一职,总督两三省军务,然从未有阁臣督抚各地之先例,臣以为,当设置督师一职,以挂六部尚书衔者担任此职,节制数省民政军务。”
“皇上,此举不可,”徐光启打断史继偕的话,奏道,“以督师节制数省军民,此举我大明尚未有此先例,恐有违祖制。”
朱由校头脑转得飞快,他知道明末有个名人叫做袁崇焕,他的职务后来就升到了督师一职,因此“督师”这个岗位也不是没有可能设置,徐老头所说的祖制,也不应当成为羁绊,况且让孙承宗节制数省军民,自己也不会不放心。非常之时,自然要有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徐先生,辽东非一地之事,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以数省之力而应对,若以孙先生为督师,虽是祖制无此职,朕今rì设立,为后世祖制,也无不可,史阁老,朕准奏便是。”朱由校挥挥手让徐光启坐下,然后又冲着史继偕颔首应允道。
史继偕并没有就此退下,反而又奏道:“皇上,孙阁老督师辽东,则兵部不可无尚书,可让孙阁老挂兵部尚书衔而领辽东督师职,臣保举兵部左侍郎张鸣鹤接替孙阁老为兵部尚书一职。”
原来史继偕奏请设立督师一职,也只怕是有私心在内,让孙承宗挂职督师,则兵部尚书一职便不可避免地要空缺出来,他保举张鸣鹤,而张鸣鹤又是叶向高的人——这样下去,这帮东林党人的势力,未免也太大了——党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党独大,而使皇权旁落!
朱由校呵呵笑道:“史阁老,叶阁老,谁人可任兵部尚书,需得内阁与吏部廷议,命吏部拿出人选,择rì廷议,岂可你我君臣在平台私下定论?”
叶向高赶紧起身道:“皇上所言极是,老臣亦以为,兵部尚书一职,关系重大,不可等闲儿戏视之,老臣这就传令吏部,五rì后的早朝,廷议此事。”
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准叶阁老所奏。”
不过提到这督师一职,朱由校倒想起一个颇有争议的人来——袁崇焕。
“叶阁老,”朱由校赶紧补充道,“你稍后传令吏部,查阅一下,各部各院各地,可有叫做袁崇焕之人,若有此人,当速速召此人进京。”
“袁崇焕?”叶向高一愣,“老臣并未听过此人,皇上何以知晓此人?”
朱由校自然不能说出实情,只得应付道:“朕听闻忠贤说,这袁崇焕虽是书生,却颇晓韬略,是个人才,故而朕想亲见一番,若此人果真胸怀韬略,于此非常之时,当擢拔而使其效命疆场,为国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