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农为天下安定本(2/2)
送走孙承宗,终于可以清闲下来,魏朝很快送来了一副硕大的地图——之前朱由校曾经跟他提到过,要在东暖阁内挂上一幅大明疆域图来,魏朝忙活了几天,才将这图找到。
朱由校让他将地图挂起来,不由得有些失望,这时候的人,智慧上不会比现代人差到哪儿去,勾心斗角的本事也差不多,只是这绘制地图的能耐,实在的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勉强也能看一看,知道哪里是北直隶,哪里是南直隶。
大明朝两京十三省,疆域倒是不小,但除了江南一带还稍稍安定之外,如今东北战火连绵,而西北也是年年遭荒,这荒灾再持续个几年,李自成、张献忠的前辈们恐怕就要揭竿而起了!
其实中国的老百姓最是善良,不到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大多是不会造反的,史书上说陕西一带,易子相食,还吃什么观音土,老百姓活到这个份上,不起来挣条活路才怪!
因而倘若给足老百姓饭吃,便能减轻因灾荒而升腾起来的民怨,也就能将民变解决在摇篮中。
“魏朝,你可知道,我大明如今哪儿是产粮重地?”朱由校不清楚如今的情况,因而询问起魏朝来,大明朝宫廷之中的太监们,才学高的可不在少数,像魏忠贤这样的文盲,还真不多。
“我大明原先产粮重地为江南苏州、湖州一带,因而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然嘉靖爷以来,江南多种桑、棉,种稻米者不足十分之一,每年都需从外地调粮;如今我朝产粮重地为湖广一带,因而民间便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了。”
“只怕是湖广熟,天下依旧不足呵!”朱由校有点无奈地摇摇头,苦笑道。
朝廷征收赋税,至今大多为征收农税,而所征收上来的粮食,有不少还要解送至各军,又就近送到各地方衙门,朝廷实际所得粮食少得可怜,一旦陕西一带灾荒延续,赈灾不力,民变必然要起——如今的天下,还是要以农为主!
但传统的产粮重地江南苏州湖州一带,已经大多不产粮了,都改种桑、棉,发展商品经济,只是向商人所征收赋税实在低得可怜,因而,应该减免农税而多征收一些商税!虽然有重农抑商的嫌疑,但是丝绸、棉布的利润,的确比单纯地种植稻米要高出许多来。
但朱由校很快又想到了一个顽疾——土地兼并严重,这并不是他考察之后得出来的结论,而是要归功于后世中学历史教育,几乎每个王朝到了末年,都是土地兼并严重,朝廷赋税不减,民不聊生,因而纷纷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