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201.第201章 三幕结构 开放结尾
    第201章 三幕结构 开放结尾

    这次魔改是给祥瑞捉刀,因此只需要搭出框架,其他的细节完全可以扔给祥瑞去填充。

    于是陈一鸣按照以往的习惯,摊开一大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根90分钟的长轴。

    还是经典的三幕式结构。

    前15到20分钟是开头,交待主角,触发事件a铺垫性格,引出意难平的事件b和关键道具情书,然后再编一个合适的理由,把视角由当下踹到过去。

    接下来45到55分钟,是事件b的发展,同时也是青春片的怀旧部分,直至事件b完结。

    最后15到20分钟,主角回归现实,反转并与自己达成和解,电影结局。

    首先要确定,选谁做主角。

    小日子的《情书》选择的是女主视角。

    中山美惠大美女一人分饰两角,在男女主同名梗之上,又设计了一层前后女主撞脸梗的俗套。

    实话实说,也就是这部电影比较古早,但凡往后推个10年,这个套路肯定要被长了见识的观众喷不真诚。

    而且这个设定严重给男主角招黑,成年女主角的一腔深情尽数喂给了替身恋爱的渣男,好好的纯爱莫名多了一丝三角恋的恶俗味道。

    因此,魔改版的华国《情书》,还是选择男主视角更为合适。

    倒不是因为《木兰》而刻意避让女性题材,陈一鸣的考虑在于,华国的年轻人,更习惯情窦初开少年与儿时白月光的设定。

    陈一鸣没有做过详细的统计,印象里华国的青春片,绝大多数都从男主视角来展开叙事,女主视角的少之又少。

    同时基于国内校园的常态,剧情发挥空间更大的必定是男生,厕所抽个烟啦,操场约个架啦,诸如此类的较为出格的行为,都相对容易安排。

    同样的行为换成女生,陈一鸣自己都觉得瞎编乱造。

    原版《情书》的回忆部分设定为国中,因此男女主角都要安排一个学生版演员,魔改版《情书》直接从高中开始,这样就可以一套阵容从头演到尾。

    男主的性格嘛,可以初步设定为木讷和善的老好人,外表却是人高马大长相粗犷,突出一个反差萌。

    强调身高还有一层寓意,就是可以名正言顺地独享最后一排紧靠教室后门的“差生”专座,再额外营造一层学习不好的刻板印象。

    回忆部分的主线,就是学渣癞蛤蟆肖想学神白天鹅。

    这个男女主设定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在青春片尚未烂大街的当下,还是颇具新鲜感的,要知道主流的女频站里,写文的大大们还在耍天才基本法呢。

    有道是小时学渣大时学霸,玩儿反差就要贯彻到底。

    电影开头男主角出场时,是一派专业精英范儿,暂且定为主业同传兼职翻译,比较冷门方便装逼。

    接下来就是铺垫性格的事件a,引出剧情线索情书,以及带出后续的记忆回溯。

    陈一鸣基本照搬了原版《情书》的寄信设定,在白纸上画了一大团关系线之后,他决定拉出一个男配一个女配,由男配的婚讯引出关键道具情书。

    男配的结婚仪式上,男主作为伴郎团的一员跑前跑后,被伴娘们支使得团团转。

    到了接亲环节,又不得不接受伴娘团的百般刁难。

    节目之一,是给初恋对象写一封绝交信,然后封口敲章贴上邮票,寄回到当初相识的地点。

    显然这只是一个仪式性的搞笑之举,新郎官与众伴郎包括男主都乖乖写了信,男配的怨种妹妹女配跳出来,兴高采烈地把一摞信都给寄了出去。

    令人意外的是,两个星期之后,男主居然接到了回信。

    原版《情书》在这里带了些搞笑的悬疑,因此用的是打印信件,陈一鸣不打算节外生枝,直接安排女主手写。

    男主从笔迹中很容易就辨别出来,写信的正是女主,她怎么会在当初的高中呢?

    至此开头15到20分钟的铺垫部分结束,正式进入记忆回溯部分。

    人物关系上,男配与女主是初中同学,男配考入市里最好的一高,女主中考发挥失常进了较差的二高,女配则是男配的亲妹妹。

    高二那年,男主跟随调动工作的父母转入二高,因为身高和成绩被安排坐在“差生专座”。

    置身于陌生环境的男主,唯独对同名的女主有着一份额外的在意,日积月累之下,这份在意慢慢转化为他自己也搞不清楚的情愫。

    重头戏的回忆部分,陈一鸣只列了几个关键词,毕竟这个段落怎么拍,直接关系到导演的主题思想,而且需要进行细致的实地采风,所以依旧留空交给祥瑞。

    主线的学外语是陈一鸣特意保留的,灵感来自于原版的《情书》,不过陈一鸣做了本地化改编。

    女主是外语学霸,男主是外语学渣,因此卷子发错这种乌龙,只发生过一次。

    一直没什么目标的男主由此有了奋斗的方向,他废寝忘食地苦学外语,只为了让外语考试的卷面成绩追上女主,让自己多几次与她交换卷子的机会。

    这也是多年以后男主事业有成的缘起。

    朦胧的情感牵扯之下,回忆部分进入高三。

    男配鼓足勇气写了情书,托在二高读高一的女配妹妹带给女主,然后阴差阳错之下,女配把信交给了同名的男主。

    此时男主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当然不愿意帮一个素不相识的男生传递情书,对象还是自己的白月光,那不成了我绿我自己么?

    于是男配一周一封的鸿雁传书,全被自家妹妹交给了潜在情敌,结果自然是杳无音信。

    这种情况不可能长久,一次校际篮球比赛,男配来到二高得知了真相。

    男人的互动就此展开,先打篮球再打人,打完说开铁哥们。

    再往后就是司空见惯的帮兄弟追女友的桥段,荒唐、热血、搞笑,然后在高朝之前因为一桩意外戛然而止。

    回忆部分陈一鸣只拉出了情感主线,内容的拆分与填充则通过男主与女主的往来通信。

    男主知道女主的身份,因此一直在旁敲侧击地确认一件事,那就是高中时的女主,对他究竟抱以何种印象。

    女主以为与自己通信的是男主的女朋友,想通过自己更多地了解男友的少年时代,于是就搜肠刮肚地在记忆里定位两人数量不多的交集。

    这样怀旧部分就呈现为两个视角的并行展开,同一场景男女主各有各的记忆,情感张力一下子就丰富起来,那种微妙的心灵触动,也更容易为观众所理解。

    通信到最后,男主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在他决定表达心意的那一天,女主再也没有来学校。

    积压在记忆深处经年累月的那股意难平,终于一朝尽释。

    而女主也在多次通信与回忆之后,对本已淡忘的那个同名男生有了更为清晰的心理拓印,在最后一封信里,她知道了一个隐藏在校园角落里的秘密,得知了一个男生真挚的心意。

    电影的结尾,陈一鸣当然不会像原版《情书》那样煞风景,偏要把男主搞死来玩儿物哀。

    他的倾向是来一个开放式结尾。

    某次活动中,有人高声叫出男主的名字,然而却得到了一男一女两声回应。

    男主闻声扭头,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电影在两人相视一笑中结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