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1/2)
从海军公所里出来,严济民久久无语。那缩在yīn暗破败的厢房一角的提督灵牌,给了他太多太多的沉重。
以前光听说黄海大海战是如何波澜壮阔,如何的功败垂成,光听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是何等悲天壮地,可谁又晓得丁汝昌以死殉国后,刻薄寡恩的清廷竟会其棺材捆上重重铁索(意为人死罪不消。),三年不准入土为安(停尸示众以jǐng世人)。
此种不近人情的苛刻行径,换位思考之下,却又顺理成章。不把失败的责任一股脑推到淮军将领的头上,清廷又何来削弱准军的借口。
说句诛心之语,甲午战败,最开心的人群,还得数满清皇室贵族和汉官清流。前者一心收回旁落的权柄,后者死抱着陈腐的孔孟学说,抗拒一切改革。
而老大的zhōng yāng帝国会不会从此跌入万丈深渊,却非他们所真正关切的。
汪伪海军司令部设在离海军公所不远的龙王庙,原为宣统元年清廷重整海军时的统领处。当年迁地为良的理由,据说便是怕沾染了死人的晦气。
因这是汪伪海军的内务,两个rì本人没有跟着来。反正回头凌大司令官,也会向他们一五一十报告的。
上官视察,听下属说说情况,本为常例。对走马观花的‘过路神仙’们尚且如此,何况严济民是要长住下来的‘坐地阎罗’。
“我舰队现有各式舰艇二十三艘,总吨位五千六百吨,包括后勤维修人员,共一千四百五十三人。”萨世荣的头一句话,就让严济民的小心肝好好加速了一把,汪伪海军啥时增加了几近一倍的吨位,‘海军部’的报告上怎么没有反应。
“其中十三艘系大型渔船改装,平rì训练时为动力不足的铁甲军舰充当拖船,加装了机枪火力以后,勉强也能执行巡逻任务。”还好,萨世荣马上就为他解惑释疑了。
“靠自身动力能正常开动的铁甲舰有几艘,这些舰上又有几门火炮?总吨位又是多少?岛上的炮弹、油料库存还有多少?”严济民一口气追问了好些问题。
“以海兴为首一共三艘,大小炮十三门,总计排水量一千二百五十三吨,各种炮弹九百八十发,油料三百七十吨。”萨世荣回答挺顺溜。
‘一个象样的参谋长。’严济民暗赞道。
似定几个作战想定只是参谋长的职责的一部份,参谋长还得是一支军队的大管家。管家管家,对家底自然要烂熟于胸。
“成军有半年了,还是个烂摊子,我等同仁也感汗颜。可每月三万块的经费,连官兵们的薪饷都只能实发六成,那有闲钱去翻修改造军舰。向上面要钱吧?报告是泥牛入海,封封有去无回。再这样下去,搞不好真要出乱子了。”诉苦诉得眉毛直翘的凌霄,下一秒,又冲着严济民哈巴狗似的笑上了:“都听说陈代主席看在严部长的金面上,给我们海军批了一大笔款子。请严部长放心,只需五十万,我就敢保证三个月内让那些拖船全部失业。官兵们的欠饷嘛,你再随便意思个几万,弟兄们也就知足了。”
‘鬼话!真有心改善现状,你们还在乎这区区几十万。没心思的,给你们再多还不都装到自家荷包里去了!’严济民这么想,可是有事实根据的。汪伪海军成军以来,除大肆走私违禁物品,还隔三差五的扮成海盗出海劫掠商民,上下人等赚得盘满钵满,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惭愧的很,要是追根溯源,这可是民国海军的‘优良’传统,只是汪伪海军将其又‘发扬光大’了而已。
“凌将军,你怕要失望了。”不就是笑得贱一点yīn一点,严济民也会:“部里对那笔款子早有其它安排。不过诸位也不要紧张,财政部那边我去跟他们打擂台,最多再让舰队的弟兄们过三个月的苦rì子。”
凌霄给自己定了三个月的时限,严济民也还了一个三个月,要说这里头没有针锋相对的成份,那是白痴都不信的。
此语一出,‘将军’们集体失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