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98章 没用过的鼻烟壶

第298章 没用过的鼻烟壶(2/2)

目录
好书推荐: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长生从先天蕴骨功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围棋:谈恋爱哪有头衔战重要 食戟:神之舌在我面前不堪一击 战锤40K之春:万界的忠诚

一百块,就当玩儿了。

但方进好歹是助理,跟了大半年,多少了解一点:东西要不对,林思成根本不可能看这么久。

不过他忍着没问。

一直往前走,走着走着,景泽阳察觉不对:不是逛摊吗,怎么跟赶路似的?

“林表弟,这是去哪?”

“找点饭钱。”

啥玩意?

正一头雾水,林思成踏上了一家门店的台阶。

抬头一瞅,景泽阳的眼睛往外一突:天蕙斋?

他好歹在京城长大,再是孤陋寡闻,也知道天蕙斋是干嘛的:始于道光,两百年的老字号,专卖鼻烟和鼻烟壶。

清代内画壶(鼻烟壶)四大名家:叶仲三、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并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等梨园大家,全是天蕙斋的座上宾。

建国后合营,六十年代停业,九十年代末又恢复营业。烟草管制后,烟丝当然是卖不成了,就只能卖壶,算是官营老字号之一。

据说已经向市里申请,准备筹建“鼻烟壶文化博物馆”。

林思成到这儿来,还能是因为刚买了一只鼻烟壶,想再买一只凑成对儿?

转念间,三人进了门,漂亮的迎宾迎了上来:“三位贵宾,想要点什么?”

“什么也不要,这个东西应该收吧?”林思成拿出瓷壶,“麻烦请一下掌柜,请他掌掌眼!”

女孩愣了好一阵:搞半天,是来卖鼻烟壶的?

也是稀罕了:她在这儿干了好几年,第一次有客人不买壶,跑来卖壶的?

也就是林思成长的好看,不然她还以为是来找茬的?

“不是……先生,我们这只卖东西,不收东西?”

林思成笑了笑,指着柜台:“不收东西,那些是从哪来的?”

“那些是征集的!”

不还是收的?

林思成懒得争:“这样,让掌柜看一眼,不收我就走!”

“倒是可以看,但要收鉴定费!”看着林思成手里咋看咋新的瓷壶,迎宾欲言又止:“一次要五百!”

林思成浑不在意:“没事,五百就五百!”

看迎宾一脸懵逼,眼珠不停的在瓷壶和林思成的脸上转,景泽阳差点笑出声:林表弟,出洋相了吧?

你非要给开米店的卖白米,这不是抬杠吗?

又问了一遍,确定林思成会付鉴定费,迎宾才一脸怪异的进了后台。

不大的功夫,又带着一位四十岁左右,同样一脸怪异的男子走了过来。

站定后,他上上下下的打量,脸上浮现出几丝揶揄:“几位,卖壶?”

林思成点头:“卖壶!”

还真是?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经理忍着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

林思成没废话,把东西放桌上。经理同样没废话,拿起来就看。

大概一分钟,他又放下:“刻工死板,一点灵气都没有。釉色过白,比现代的骨瓷还白。为了遮掩新瓷的火气,刻意拿烟薰过,但薰又薰的不彻底……”

“这样,我直说了吧:这是现代工艺品!”稍一顿,他又伸出手,“承蒙惠顾,两百!”

林思成点点头,拿出钱包:“麻烦经理,能不能请五百的再出来看一眼?”

景泽阳没忍住,“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看着桌子上七张红彤彤的钞票,再看一眼就是仿品的雕瓷壶,经理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的好。

国宝帮他见过不少,站潘家园的楼顶上扔十块砖头下来,砸中十个,五个都是。

但这么年轻,还长这么醒目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不过无所谓,就当是给老师敬奉烟钱了……

他点点头,把钱交给迎宾,让她到收银台入账。而后起身,进了后台。

转瞬即来,身后又跟着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

简单一介绍,老人坐了下来。起初他并没有在意,以为又是一个自以为撞了大运,做梦发财的外行。

但东西刚一入手,他猛的怔住,脖子下意识的往前一探。

不对?

这东西的胎不对。

心里一咯噔,他把壶翻了过来。

林思成暗暗点头: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真正懂瓷的,一摸这壶的底足就知道,这是正儿八经的清代景德镇糯米胎。

说简单点:现代瓷器的瓷土全是机器粉碎,能细到微米级的程度,古代却是手工研磨,反复淘洗。

现代仿品看起来细腻,却没有清代糯米胎的那种颗粒感。

其次,气窑控温比柴窑稳定的多的多,从而会在瓷胎内部生成的更多的玻璃相物质,会大幅度提升胎体致密度。

说简单点:同样大小,同样体积,仿品更重,真品更轻。

果不然,瞅了两眼,又颠了两下,老人眼睛一亮:“糯米胎?”

林思成点点头:“对,糯米胎!”

“眼镜,放大镜!”老人一下直起了腰,“还有手电!”

看徒弟还有些懵,老人敲了敲桌子:“愣着干什么,去拿东西。”

中年人才反应过来,两颗眼睛猛往外突:这玩意,是真的?

不是……这么新,还明显后做旧过?

心里一万个不相信,但又不敢犟嘴,经理乖溜溜的拿来了老人的装备。

看瓷先看底。

仔细看了一遍,老人又看瓶腹。越看眼睛越亮,越看越是认真。

景泽阳和方进面面相觑,经理更是一副活见了鬼的表情。

林思成却稳如泰山,接过迎宾端来的茶,慢慢的品。

乍一看,这东西哪哪都假,但其实真的不能再真。

瓶腹无纹,唯有瓶口残存着一些细如牛毛的纹路,且极规律。乍一看,像是做旧时仿的牛毛纹。

其实不然:这是出炉时欠火,窑里生了烟,在壶嘴处浸了一层烟锈,然后用细麻布和牛皮手工打磨后留下的。

所以,壶身上隐约蒙着的那一层,压根不是什么后来薰的,而是天生就有的烟锈,不过没有壶口处那么明显。

壶腹莲纹的线条过于流畅,这是因为这玩意是会画画、会点珐琅,甚至还会雕玉的工匠雕的,用了‘雕画’技法:先在瓷胎上拓出图案,再用刻刀雕琢。

玉是石头,这玩意雕的时候只是半干的泥胎,工匠自然信手而挥,手到擒来:纹饰大小一样,形状一样,至连深线都一样,看着当然像是机刻品。

直到最后,也就施釉的时候因为厚薄不同,导致纹路产生了细微的差异。

但极细微,用肉眼看不到,得用高倍放大镜。

就像老人现在这样:眼镜对着镜子,镜子对着壶身,几乎是一寸一寸。

最后,他又把壶翻了过来,但这次看不是底,而是款。

再看那六个字:大清嘉庆年制,确实工整,像拓上去的一样。但只要仔细点,就能在‘年’字的横笔末端发现一丝细微的晕染。

说直白点,这六个字不是写上去的,而是先拓后刻,然后用釉浆填平后入炉,当然标准的不能再标准。

那处晕染是釉料渗透瓷胎后形成的痕迹,现代机器根本模仿不出来。

老人看了好久,百思不得其解:“其它都好说,这纹饰,这字款为什么能刻这么齐整,又能这么立体?”

林思成放下茶杯,慢条斯理:“轧道!”

老人顿了一下,恍然大悟。

所谓的轧道,即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雕饰瓷器,工艺和铜胎画珐琅的点翠极为相似:

用状如绣针的工具,在素胎上拨划出细如毫芒的纹路,然后汇聚成饰纹所需的线条。

特点是阴阳突出,立体感强,缺点是极费功夫:简单的一撇一纳,往往需要雕上百针,不规整才怪了。

“年轻人好眼力,懂的也多!”

老人盯着林思成,由衷的赞了一声。

他干这一行半辈子,不敢说有多厉害,至少在京城也能叫得上字号。

再看眼前这位,脸嫩的掐出水来,比他孙子没大几岁。

暗暗感慨,老人放下手电和放大镜,又摘下眼睛:“确实是好东西,这样,你要觉得这个价格合适,我就收了!”

老人比了个“八”,林思成笑了笑:“您高抬贵手,再添点,给凑个整!”

“也好!”老人点点头,“那就十万!”

话音将落,旁边的三位齐齐的一怔愣:啥玩意?

什么东西就值十万了?

经理张着嘴,看迎宾去叫财务,他才反应过来:“不是……老师,这壶拿烟薰过?”

“那是你眼力不够!”老人叹了口气,“那是出炉时欠了火,浸了烟气!包括磨痕也是,为了磨烟锈,当时用牛皮磨的……”

经理愣住,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

但还是不对?

“老师,这壶太新,而且纹刻的太整齐,底上的字款刻的更规整?”

“蠢货、白痴!”

被徒弟三番两次质疑,老人来了火气:“那是轧道工艺,每一朵叶、每一个字要雕上千刀,能他妈不规整吗?”

“出炉时欠了火,浸了烟,磨都磨不掉,不就成了次品,还怎么入宫?不入宫,这样的东西谁敢用?既然没人用过,当然就没有包浆。没有包浆,看起来不就是新东西?”

老人越骂越气,眼睛一瞪:“滚一边去……”

(本章完)

目录 没有了
新书推荐: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权臣西门庆,篡位在红楼 抢我破落宗门?转身做第一仙宗团宠! 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 半熟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被全家虐死,真千金她不装了! 黑料缠身,他凭啥整顿娱圈? 她死遁后,四个夫君找上门了! 恶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