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17章 累累富贵,皆为血泪

第217章 累累富贵,皆为血泪(2/2)

目录
好书推荐: 漫威:冒牌发明家 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 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吞噬星空:武神之心 人在斗破,系统却在大主宰 斗罗金铲铲:每年一个海克斯! 妖天子 踢球的时候要称GOAT 兵家第一圣

可李祺教导出来的李显穆,至少从不认为这些东西理所应当,他在努力的尽己所能,让这个天下变得更好一些,让老百姓活的更好一些。

某种程度上,这是在还百姓的供养之情。

可惜,李显穆咬了咬牙,这番话不能和朱棣说,否则只会被当成疯子。

他缓缓开口,却如同最锋利的剑:“陛下,这番言论实际上是將家世和道德联繫起来,那臣就要问了,当初元末时,先帝潜龙在渊,家贫到了极点,难道先帝是……”

没等李显穆说完,朱棣就厉声打断道:“显穆你说的对,此言论果然荒谬至极,家世和道德无甚干係!”

李显穆知道自己把先帝抬出来,一定能成功,可他面上心中並没有什么得色。

因为即便皇帝这么说,也改变不了世人的想法。

富人的恶比天高,可很隱蔽,表面裹著偽装和善的外衣,甚至是彬彬有礼的外表,於是不引人恐惧。

穷人的恶实际上危害並没有富人大。

譬如,贪污灾民安置费导致无数百姓死去危害大,还是用刀杀一个人危害大呢?

自然是前者。

可人只会恐惧於后者。

恐惧於那种赤裸裸的、血腥的、暴力的恶,这就是穷人被污名化的根源,这难以改变,纵然理智明白,可对后者的恐惧是根植於基因的。

李显穆深吸了口气,將这些繁杂的思绪都从脑海中甩了出去,这世界还不够好,正因为如此,才要改变,一点点来,“既然陛下认同臣所言,那臣就说一下臣的想法。

先前分省定额是直接把名额给教育水平差的省份分了过去,以达成了各省之间的士子平衡。

如今依旧可以用这个办法,將一部分名额分给寒门子弟。”

朱棣迟疑道:“可这样选出来的人能够治国吗?科举终究是要为国选才啊。”

“陛下,若科举真的是安全为了选才,那为什么不废掉分省定额呢?以南北人口比例来看,基本上人才全部都在南方。

况且,官员们並不是科举完之后就不再学习了,他们要学习很多新的、官场上的具体东西,这些东西就不再是寒窗苦读所能够得到的,而是要看天赋。

我们將那些因为没有名师教导,而导致四书五经学的稍差的士子招纳进来,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还能有丰厚的学识,足以证明他们的天赋是极高的。

这些人在往后的数十年中,还能够不断成长,培养人才就该培养这种人。”

朱棣听明白了,如今的科举选的是科举时的水平。

李显穆想要的是真正的、有天赋的人才,而不是通过名师教导,砸下了无数资源,才被催生出来的“假天才”。

朱棣其实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真假天才的说法,但是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吃了无数资源才能和不吃资源的站在一起,这怎么能叫天才呢?

“你说服了朕。”

朱棣感慨著,“可你提的这个建议太大了,里面的问题很多,比如什么程度算是寒门,又该给寒门多少名额,以什么方式给,仅仅是粗略一想,就有这么多的问题。

还要考虑如今天下朝臣的反对意见。

朕保证,这个消息传出去后,一定是汹涌的反对浪潮,到时候朕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可能除了你,没人会站在朕的身边。

纵然是朕也不能直接颁布旨意啊。”

让整个官僚集团吐出利益,谈何简单,李显穆又如何不知道呢?

“陛下,名额前期可以少一些,比如每个省只挑选两三个,这样大约只占十分之一,反对的浪潮会少很多。”

“此事不容易,到时候你要出力。”朱棣沉吟了下,还是觉得阻力极大。

李显穆却看出来了皇帝的不情愿,他立刻意识到,皇帝大概觉得这件事对大明的影响不会那么大,所以並不愿意和群臣硬顶。

这件事还是得他自己大力推行!

————

大明王朝第二次科举制度变革的起因,是永乐十七年,李显穆向皇帝提出了將科举名额有限向寒门倾斜,这项提议引发了巨大的爭议和博弈,是永乐十七年末到永乐二十年间士林的主要大事件,並最终在永乐二十年,大明王朝提出了三项政令,这三项政令被合称为《寒门入仕法令》,这便是本章的主要內容。——《大明王朝科举史考》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权臣西门庆,篡位在红楼 抢我破落宗门?转身做第一仙宗团宠! 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 半熟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被全家虐死,真千金她不装了! 黑料缠身,他凭啥整顿娱圈? 她死遁后,四个夫君找上门了! 恶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