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我们今天想来见贤思齐呢(1/2)
第292章 我们今天想来见贤思齐呢
“前辈!”张起峻一迎出去就对孔伯华尊敬而亲热地招呼道。
“哈哈,天才张拿来!今天特地带两个朋友来访阁下!幸运啊,今天阁下竟然没出去!”孔伯华爽朗地大笑道。
“哈哈,在下今天掐指一算,要有贵人来访,所以就静候在家里了!”张起峻笑著和孔伯华握过手,又转向另外两个一齐打量著他的中年人,“伯华兄,请问这两位是?”
“这位,財政部要员萧兄萧龙友,同时也是名动京城的大医家!这位,魔都文学家、翻译家兼大医家惲兄惲铁樵!”孔伯华介绍道。
“不敢当!不敢当!哪里是啥要员,小秘书一个!还有,也不是啥大医家,
刚刚学会能给人瞧瞧病而已!”萧龙友赶紧摆手道,“伯华如此介绍,真让在下汗顏!”
惲铁譙也摆手道:“伯华这介绍折煞人也!拿来兄弟,我只是主编过一本《小说月报》,並没有什么自己的出色作品!翻译过几本小说,如今已经不干这些了,专门学著给人瞧病!”
张起峻却脸色一肃,规规整整地给萧龙友和惲铁譙鞠了一躬:“原来是两位前辈!”
这两位和孔佰华可都是他前世仰之弥高的中医界近现代泰斗级人物!
萧龙友如今五十多岁,一生博学多才,能诗能文,能写能画,尤擅书法,於仕途上也颇有成就,曾做过两任知县,如今更是在財政部高就,任机要秘书。
可他醉心医道,从小自学,二十多岁时与另一名中医深入霍乱流行之地救死扶伤,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从而传出医名,后在仕途中依旧对医道勤学不輟,广泛阅读中医书籍,做下的心得笔记都积稿盈尺,现虽任公职,也给人看病,他府上的求诊者络绎不绝,已然成为北平名医!
原歷史轨跡,他將在六年后弃官从医,和孔伯华自筹资金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大时代后他还將出任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为中医界培养出不少人才,
可谓是为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惲铁譙在中医史上的贡献,某种程度上比萧龙友更大!
他出生於中医世家,从小饱读医书,考取功名后几经周折,却走上了文学道路,主编《小说月报》(树人先生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他发掘出来给发表的,可称得上树人先生的伯乐),他还翻译过不少外国小说,成为翻译名家。
后其三个儿子都相继天折於伤寒,眼看第四子也將天折在伤寒上,请来医生也治不了,他索性尝试著自救儿子,一副麻黄汤让第四子转危为安,从此弃文从医!
他对中医的最大贡献,除了作为一代名医救死扶伤,就是他於今年发表的现代中医史上著名的《群经见智录》!
而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於他把中医的臟腑给虚化了!
这个时代,中医的五臟六腑因为和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臟腑对应不上,从而成为余云等人驳斥中医不科学,提倡废止中医的最大证据!
惲铁譙在《群经见智录》指出,“《內经》之五臟非血肉之五臟,乃四时之五臟”,这就是著名的臟腑虚化论!
意即,我们中医讲的臟腑,和你们西医说的臟腑不是一码事!我们中医说的脾,不是你们西医说的脾!义们中医说的肾,不是你们西医说的肾!
这就在理论上给中医披上了一身铁马甲,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废中医派凭藉解剖学意义上的臟腑观对中医的攻击!可以说为中医的存续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为中医人在臟腑论上不为西医解剖学上的臟腑观所惑,立下了一道篱笆!
直到后世,中医的臟腑和西医的臟腑不是一回事,这已经成为每个中医人初学中医时的一个必先分清的概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