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在人不在器(为舵主我想吃辣加更!(2/2)
起西、辅二殿精锐五万,浩浩荡荡北伐,下六合,过浦口,直趋滁州。
彭刚在武昌收到消息的这会儿,北伐军队应当已经拿下了滁州城。
北伐军从滁州方向进军,说明杨秀清没有采纳彭刚的建议,还是选择了从皖北方向北伐。
直接绕过清军重兵布防苏北,不打算取运河,利用漕运河道稳步向北进,而是想要间道疾趋燕都,试图速战速决,攻克清廷都城京师。
现在的杨秀清终究还是太过急功近利,太焦躁膨胀了。
当然,也不排除杨秀清这么安排北伐另有目的。
南征方面,杨秀清则派遣南王冯云山和顶天侯秦日纲起兵两万,南征苏南、浙江,以消除苏南、浙江方向的清军营勇对天京的威胁。
南征名单上没有胡以晃的名字,彭刚一度以为是自己看漏了或者写漏了。
胡以晃是南王冯云山的左膀右臂,且同样是天侯,胡以晃的部队是南殿最为能战的部队。
冯云山南征苏南、浙江,没缘由不带上胡以晃。
直至垂问信使,彭刚方才得知信件确实没有笔误。
胡以晃被杨秀清留在了天京,没有跟随冯云山参与南征。
四月下旬,杨秀清承诺给彭刚的西征粮秣:三万石陈谷杂粮终于运抵武昌。并以韦昌辉、冯云山都已经发兵北伐、南征为由,催促彭刚西征。
彭刚回信杨秀清,答应在待五月初四完婚后即刻西征。
这倒不是彭刚在敷衍杨秀清,他确实是计划五月中旬,筹措准备停当后西征湘北,那时他的婚礼也正好结束。
“三万石粮食,还都是陈谷杂粮,银钱一两没有,天王和东王真是越富越吝啬啊。”
验收天京方面提供的北伐粮秣入库后,满怀期待的彭毅倍感失望,冷声讥讽道。
“有钱粮宁可用来大兴土木修天王府和东王府,也不愿用来支持西征。当初扬州富商江寿民一次给东王进献钱粮,可就有足足十五万两白银,八万石粮食!”
洪秀全和杨秀清在定鼎天京的次月就嫌弃原来的两江总督衙署和江宁布政使司衙署太旧太小,配不上自己万岁和九千岁的身份,开始修缮扩建天王府和东王府。
天京方面北伐南征用兵七万,固然极耗钱粮。
可太平军主力目下占据的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也没听说哪个攻打江南哪个大城时,城内的粮仓被焚毁了。
天京方面钱粮肯定是不缺的,不然洪秀全和杨秀清也没有钱粮用来扩建王府。
“西征湘北这战是为我们自己打的,不是为天王和东王他们打的。”彭刚说道,“靠天靠地,靠天王靠东王,靠谁都不如靠我们自己。”
彭刚心中倒没彭毅那么大的波澜,他本就对天京方面不抱有什么期望。
他的这帮神仙兄弟,冯云山不好说,其他的都是能共苦中苦,难共甜中甜之人,尤其是杨秀清。
困苦的时候非常团结,能互帮互助,绝无二话。
富贵后还是保持点距离为好。
天京方面即使不为他提供一粒米粮,这一仗他一样要打。
“这批三万石陈谷杂粮怎么办?”彭毅抬眼看向彭刚,问道。
“我亲自验收的这批粮食,少说有三四成发霉生虫了,肯定不能当军粮,这样的粮食发下去,将士们肯定会有意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难。
彭刚平日里都是紧着好粮食优先供给作战部队。
发陈谷烂米下去,以当前北殿将士的士气,哗变倒不至于。
不过收到这些陈谷杂粮的将士,心里意见,感到心凉是难免的。
“咱们又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缺军粮。”彭刚说道。
“当赈灾粮吧,黄梅县知县杨壎不是经常抱怨黄梅县缺粮么,先运一万石到黄梅县去。”
湖北是主要的粮食产地,彭刚本来就不缺粮,几个月前的洞庭湖君山一战又缴获了八万石新谷,就更不缺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