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童年清苦之窘迫(1/2)
(6)童年清苦之窘迫
被人轻贱,却有仆人;强如自尊,缺少食物。(圣经.箴言书12:9)
对于一个只有五岁的孩子,而且一直生长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很难想象魏永记的心中是否真正理解何谓自尊,亦或自卑,但那时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情却深深烙刻在他心中;那是酷夏中非常热的一天,提前一天家人就告诉他要带他去城里,对于一个孩子能走出自己生活的圈子,来到外面的世界,无疑会极大的满足其好奇心,虽然在这之前魏永记一不止一次的在家人带领下去过县城,但在他记忆中除了有很多好吃的零食和数不过来却又不认识的人们及很多汽车外,实在没什么太特别的印象了,因为那时毕竟是一个孩子,再有就是每次只是在县城呆一半天就回去了,时间太短,但这次不一样,这一次nǎinǎi和妈妈带她到县城住下了。
就住在他叔爷爷家里,从小魏永记就对他的叔爷爷非常崇拜,不仅仅是因为叔爷爷长得一米八五的大个子,浓黑的两道剑眉,每天都向后梳的纹丝不乱的大背头(像极了那个年代满墙上的领袖画),一身洗得发白却笔挺熨贴的中山装,一年到头脚上直蹬一双宽口布鞋里面一双洗得起毛的白袜子,除了吃饭睡觉叔爷爷好像永远手上都没断过香烟,以致手的食指和中指第一二关节处已经不止是泛黄,而是有一层厚厚的结实的黄黑sè老茧;叔爷爷在家很少和家人说什么话,当然和孩子们除外,除了逗弄孩子们玩耍和侍弄他那园子里自建的一温室的花外,大多时间老人家都会在书房里写字或者埋首在那一本本大部头的书里面。
长大后魏永记才知道叔爷爷这一生非常坎坷,年轻时正值国破家亡山河碎,自己家刚刚从经历由盛至衰的时刻,还非常不习惯,还有很多的放不下无论大人孩子,爷爷弟兄也是三人魏永记的爷爷是老大,叔爷爷是老二,还有一个三叔公,爷爷因为不同意家人定下的亲事和亲自经历家族走衰的最后一节,不愿在家呆下去离家出走了,开始的初衷是外出学习闯荡,毕竟家里是几百年的老字号商号,即使一无所有总还是有些人脉的吗?况且有很多的原来旧好都曾表示愿意帮助家里再重新开始振兴,但年轻的冲劲或者说不够世故,总之作为魏家执掌门户的长子爷爷拒绝了所有亲戚和朋友的帮忙或资助意图;
爷爷常用祖训中的“正直诚实做人、仁慈乐施于人;勤俭忠信立家,敬爱容和治家;”来应对企图说服他的人,并且告诉所有人魏家自他这代起中兴门庭光宗耀祖不一定非要如前人一样,成为一方富甲,当切记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等等,开始大家都未在意,后来爷爷长年在外奔波却没见其成立多少商号门店,虽偶有银钱捎回家来,但并无太大积蓄,仅是家人能勉强度rì而已;
爷爷每次回来家后和乡党邻人说起的,全是一些大家都没听说过的新思想、新事物,后来县zhèng fǔ的人找到家里时,家人才知道原来爷爷是革命党的人,在以后就是一次次的抓捕,仗着家族在当地曾经的势力和亲戚人脉,而且后来爷爷基本上几年都不回家一趟,爷爷在家乡没有一次被抓到;或许是受哥哥的影响叔爷爷本在北平念书,后来瞒着家人也参加了革命,只是一家人都不知道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