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2)
中平五年(188),南匈奴右部醢落与休屠各胡白马铜等一时俱起,有众十余万人。攻杀并州(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张懿、西河(今属山西)郡守邢纪。又攻杀单于羌渠。于是羌渠之子于扶罗立为南匈奴单于。
中平五年(188),巴郡(今四川chóng qìng北嘉陵江北岸)黄巾军起,巴郡板楯蛮乘势再起,攻打郡县,抄略城邑。汉廷派遣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率军进讨,随即将板楯蛮平定。
中平五年(188)二月,北方黄巾余部在郭太(一名郭大)领导下于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重举义旗,号为“白波黄巾”,攻太原、入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击败董卓大将牛辅的进剿;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刺史本为监察官。东汉以来,渐向地方行政官转化,拥有一州军政大机,灵帝为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遂从刘焉之议,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于是,州牧成于居于郡之上和行政长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权,职位甚重。从此州牧各据一方,形同割据政权。
中平五年(188)四月,汝南郡(今河南平舆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黄巾军再起,攻没郡县。五月,益州(今四川成都)百姓马相、赵祗自号黄巾,起义于四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杀益州刺史卻俭,进攻巴郡(今四川chóng qìng北嘉陵江北岸)、犍为郡(今四川彭山东)。一月之间,攻略三郡,马相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益州从事贾龙集聚州郡兵进讨,马相军很快失败。同年十月,青徐黄巾军复起,攻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北)、入兖州(辖今山东西南部)战寿张(今山东东干西南)。
中平五年(188)八月,汉廷在西园成立统帅部,组织起一支新军。新军统帅部共设八校尉: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cāo、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其中上军校尉何进也要听蹇硕指挥。上军校尉蹇硕成为全**队的最高统帅。
中平五年(188),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刺史王芬、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许攸、沛国(今安徽濉县西北)人周旌等见天象不利于宦者,准备尽诛宦官,废掉汉灵帝,改立汉宗室合肥侯为帝。于是,王芬等边结豪杰,预作准备,曾连结曹cāo(魏太祖),曹cāo认为时机未到,不可轻动。回信拒绝。不久,灵帝yù北巡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旧宅,王芬等准备乘机发难,乃止书诡称黑山军攻劫郡县,求起兵进讨。这时,太史认为天时不利,“不宜北行”。灵帝遂止,并敕王芬罢兵,随之又征王芬入朝。王芬惧事败露,自杀身死。
东汉王朝大厦将倾,幡然悔悟汉灵帝急于救火,却不知他的臣子有多少是为了刘氏江山奔走,又有多少是依附在大汉王朝身上的虱子,一点点吸干它的血,将它慢慢拖入无尽的深渊。终于汉灵帝病了,如同整个大汉江山一样,一点点被侵蚀,慢慢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