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漂在他乡之奋斗 > 第一章:奋斗

第一章:奋斗(1/2)

目录
好书推荐: 退休军人都市行 铭剑史 天子箭 霸王冢 天眼天下 星际空间降临 最强魔霸 十耀 悟空谜 双面人之平行世界

() 引子

河南,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多灾多难的。历代战争的火焰在中原大地上少了一茬又一茬。也许正应了那句“野火烧不尽,chūn风吹又生。”的名言,在多灾多难的环境中,河南人却成倍成倍的增长,人气火一样的旺盛,成为一个令全国人民刮目相看的大省。膨胀的人口滋生着贫困,被周围省份包围着的河南人开始寻找冲出去的突破口了!

我是这个突破口上的一个细胞!

民工湖!民工湖!毫不客气地说,没有河南人就没有所谓的民工cháo,河南人是这个“cháo”的浪尖。关于“cháo”的话题别人说的太多了,我不想说了。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河南人,仿佛是一夜之间,我们就被一种“放火防盗防河南人”的不正常文化现象包围了。似乎全中国人民都在带有sè彩的传播着“河南人的故事”。“河南人”成了一种内含挖掘不尽的笑谈,河南人究竟怎么了?正当我陷入困惑时,和我同样的河南人也在作着这样的思考。于是,一本《河南人惹谁了》的书出笼了,又刮起了一股“河南人”风。不过,读过《河南人惹谁了》这本书之后,我失望了,毫不客气地说,《河南人惹谁了》惹恼了我这个河南人!

我要以我的奋斗历程告诉读者,河南人是多么的了不起,生命是多么的坚韧,是多么的引人思索!

在我看来,《河南人惹谁了》一书汇聚了一些社会上“损”河南人的“段子”。这些“段子”也许只是在“民间”流传,而经作者这么一罗列、一出书,才真正地地道道地成为一种不正常的“文化现象”了。更多的不知这种现象的人们也在作者的描绘下成为这种“段子”的传播者了。更让人气愤的是,《河南人惹谁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该书在出版中太追求“热卖”了,几万字的东西,稀稀拉拉地出了一厚本书,其内容空洞令人看后就后悔。

记得9年前在喀什师范学院求学时,我曾研读过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中有一部分写河南民工的事至今令我这个河南人偷着乐:在一个煤矿打工的孙少平与一家河南人相依为命,用作家的话说,是这家勤劳、善良、质朴的河南人给了孙少平生活的信心,给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深层思考……在作家眼里,河南人是那么的美好,他们在生命面临挑战时,仍在想着别人,仍在向生活高昂着不屈的头颅。难道你能说这种不屈的xìng格是“河南人的二球”吗?

仿佛就在昨天,我的家乡河南出现了一个“艾滋病村”——文楼村,一时间“全国人民”议论纷纷。消息经zhōng yāng电视台传给我时,我在震惊之余匆忙给家里打电话。“文楼村”有一个我远房表叔在!我担心……

在我的印象中,表叔一种在肩挑着香油桶,手里拿着一块生铁片,边敲边走村窜巷高声叫卖“小磨香油——小磨香油——”就是我这位表叔,在1992年听说我在xīn jiāng考上大学时,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生猪,凑了500元钱交给我的父亲,让父亲寄给我供我上学。表叔在小时候和我父亲一直相依为命。他大概想把那种相依为命的亲情传递给我。

在我弟弟的帮助下,后来我与表叔取得了联系。表叔苍老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时,我流泪了。我询问村子里的情况,所好的是表叔一家还平安无事。电话那边的表叔很平静,他说村子里的人“该咋活还杂活”!

而我却平静不下来,仅仅是为了生活,为了生活的好一点,整个文楼村都在卖血啊!他们染上艾滋病,不是去享受才染上的,而是……我不想再说了!那是我的父老乡亲啊,离家十几年,我再次感到我离他们是那么的近。

“艾滋病”村扬名后,我茫然。但我表叔的话给了我很大启示:“该咋活还杂活”!

A

如果我现在死了,作为一个河南人,我最好的选择就是把骨灰留在河南,把我的灵魂留在喀什,河南是生我的地方,赤条条地来,我要赤条条的去;喀什是给我思想的地方,我要让天宇的灵光闪烁百年。

从十几年前的一个“小河流盲流”到今天的记者,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奋斗是多么重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这种理想的实现有时又很难说明它是好事或是坏事。但是,不管是好事或是坏事,我现在就把我的故事告诉你,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启发,我深感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人民”都关注河南人的时候,你千万别把我的故事传播的太远,否则,就会出现“防火防盗防刘毅敏”的传言来。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是河南人,我怕谁!

在我的故事中,可能涉及很多真人真事,牵涉到谁,在此我先给你磕个头:请多担待!

B

我对xīn jiāng的最初印象是来自农三师四十五团。

一望无际的棉花地,家家户户围着草围子的院落。坎土镘,大渠水,戈壁滩……这也是一幅风景画。我曾深入到这幅画的腹地中找过我要找的东西。

我要找的东西有两件:一件是戈壁深处绿油油的干草,一件是冻在水塘里的鱼。找干草是为了挣学费上学,找鱼是为了解馋,那时的我太馋了,家里的贫困让我见到野猫都想吃。哥哥家曾煮过野猫肉,我吃过一大碗。

人有时候越是在贫困的状态下,其生命力也就越坚强。进到城市后,有时我会很看不起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

无数个戈壁里寻找的rì子给我无穷的孤独,也给了我冷静的思考——我找到了我需要的东西。

我第一天坐在45团中学的教室里的时候,我一天没出教室的大门。老师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河南人!”话音一落,同学们都笑了。粗声大气的河南话太刺耳了,我有点和班里的同学格格不入。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学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卷着舌头说话。

C

chūn暖花开,红河水涓涓从我们村子后边流过。我的童年就是伴着河水长大的。

离开家乡后,我仍时常在梦里被河水冲醒……

我逆水而游,沿着我思想的河水去寻找失落的和没有失落的一切。朦胧中,我望见一位身着裙裾在河边汲水的姑娘,长发飘飘,啊,那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陈晶晶。在河的源头,她让我造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句子:“我像小鱼一样在河里游动。”我记得她表扬了我,和我同样受表扬的还有我的同桌刘小娟,她造的句子是:“我像鸭子一样在河里游动。”就这样我们灵活运用了我们所学的第一个词语:游动。我知道这是小河赋予我的灵气。那时候,我自认为我作业本上造的最好的句子就是我像小鱼一样在河里干这干那了。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用“勇敢”和“浪花”两个词语造句。我造的两个句子是“我像小鱼一样勇敢地跳出水面”和“我像小鱼一样在河里拍起浪花。”老师看了我一眼,让我站着听我的同桌刘小娟用着两个词语造句。刘小娟羞红着脸从座位上站起来,老师用手玩着自己的辫子让刘小娟用“勇敢”造一个美丽的句子给我听。刘小娟也用手玩着自己的辫子,大声造句;“我像鸭子一样勇敢地在河里洗澡!”我看到老师轻轻的笑了。后面几个男生则大声的笑起来,还窃窃私语:“是野鸭子。”陈晶晶老师大声止住同学们的笑。让刘小娟再用“浪花”造一个句子。刘小娟低头不语,老师说刚才造的句子还可以。刘小娟受到老师的鼓励,不用手玩辫子了,又大声用“浪花”造了一个句子:“我像鸭子一样在河里拍起浪花!”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爆发出更大的一阵笑声。老师让我俩坐下,我看到刘小娟趴在座位上哭了。

陈晶晶老师止住同学们的笑:“我不明白,你们两个造句为什么总离不开河?”

这时,坐在我身后的同学站起回答:“报告老师,他们两家都住在河岸边!”

我看到老师点点头,用美丽的大眼睛看我和刘小娟。此时此刻,我像一条小鱼一样在老师水汪汪的大眼里游动。我注意到老师从讲台的一角走到讲台的zhōng yāng:“刚才两位同学造的句子都非常好!”听到老师的断语,我的同桌刘小娟从桌子上抬起了头,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老师,那水汪汪的是刚才还没哭干的泪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了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