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漂在他乡之奋斗 > 第一章:奋斗

第一章:奋斗(2/2)

目录
好书推荐: 退休军人都市行 铭剑史 天子箭 霸王冢 天眼天下 星际空间降临 最强魔霸 十耀 悟空谜 双面人之平行世界

“我很羡慕住在河岸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一定像叮当的河水一样快乐。不过,山外有山,小河的前头有大海。我希望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能走出家乡的小河,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发展自己。”老师的话像涓涓的河水一样从我们心里流过……

小学毕业时,我送给了陈晶晶老师一个很大的美丽的鹅卵石,刘小娟则用红头绳串了一串贝壳送给陈晶晶老师。

后来,我真的离开了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求学。远在他乡,心里滋生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当年的陈晶晶老师,现在好吗?我曾写信问儿时的同学,都说不知道,我写信让母亲去打听一下陈晶晶老师。母亲说陈晶晶老师早就调到一个不知名的山区小学去了。合上母亲的来信,我仿佛就听到了从远处山区传来的涓涓溪流声;仿佛看到了当年陈晶晶老师正站在溪边,讲着河水的故事……

知道我还一直惦记着家乡的小河,母亲每次写信总不忘记讲家乡的小河:“河水涨了!”;“河水结冰了”;“河边的小草发芽了!”……童年的记忆就在河水的起伏中延续着。除了红河外,我觉得chūn天是我两个姐姐的chūn天。两个姐姐一个16岁,一个17岁。大姐叫冬花,二姐叫chūn花。chūn天一到,我的两个姐姐就会把我家的院子里种满花。种的花是桃红的鸡冠花,喇叭花。

桃花开的时候,两个姐姐就会把花瓣小心地掐下来放到石碗里,加些盐,捣碎,晚上睡觉前用麻叶包红指甲。等第二天醒来时,去掉麻叶,指甲便红红的,非常美丽。两个姐姐还会让我们评价谁的指甲更艳。

D

我常记着我大哥给我说的话:“你上学不容易,不能和别人比。”我知道这话的含义。在45团求学中,我埋头拼命学习,牺牲了一切娱乐活动。在拼命的学习中,我周围的同学对我开始关心起来。

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我的前面是一位叫珍的女孩,珍学习不太好,也不太说话。但珍人长得很漂亮。珍有时会回头问我一些数学题。在她多次回头问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渐渐的靠近了。

有一天,我哥嫂之间打架,我心情很不好,孤独寂寞的我约珍到学校对面的cāo场上散步,是我偷偷把约会的纸条递给她的。我向珍倾诉了我的苦恼,珍给了我极大的安慰。

谁料想这次约会却害了珍,我们的“约会”被老师看见了,告诉了校领导。45团中学一直以严谨的校风著名,谈恋爱是绝对不允许的!领导开始“如临大敌”:把我大哥叫到学校谈话,让大哥做我的工作,以学业为重!

学校里也开始有我和珍的事情流传。更可怕的是,珍的一本rì记不知怎么被人看了,据班长悄悄的告诉我:里面写有我的名字!这一点我相信,一般沉默寡言的女孩都多愁善感,内心的秘密如蚂蚁,小蚂蚁总会要爬出来的。

大哥与我的谈话也开始了。大哥哭了。他说他希望我能考上大学,这是他的希望,他说没有哪一个女孩子会喜欢一个事业无成的男人的,大哥再一次告诉我,我和别人不一样,不能和别人比。我向大哥保证:我一定可以考上大学,便头也不回的上学去了。

几天后,珍走了,悄悄地走了,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我内心一直遗憾没能去送送珍,向她说声:“对不起!”

珍走后,我又把所有的jīng力用在了学习上。每天早上我第一个到教室里,晚上最后一个走。即使在生病的时候,我仍不放弃一分钟的学习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经常令我头昏眼花。我特别想肉!特别想喝牛nǎi!特别想吃鸡蛋!吃油油的东西……然而这一切都没有!

E

河南我的家乡有个村子叫白龟庙。我有一个姑nǎinǎi是白龟庙的“大仙”。每年yīn历三月初三,白龟庙都要唱几台大戏:地道的河南戏。各地的戏班子都云集在这里,搭台唱戏,一争高低:“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大戏一唱就是半个月!唱戏期间,到白龟庙里求神的人很多,我姑nǎinǎi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收“贡礼”收的神魂颠倒。

大戏带来的是白龟庙商业的一时红火,不过那种红火在现在看来是小商小贩的买卖。最受欢迎的是胡辣汤:“大娘大爷来一碗!”卖胡辣汤师傅的高声吆喝,加上锅里热气腾腾,翻着豆腐、粉条、面筋的诱惑,大娘不吃,大娘手里拉着的孩子也是不吃不愿走的。烧饼、油条、鱼汤等美味把整个白龟庙搞得像过年似的。

在唱大戏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个风俗,就是谁家的孩子经常生病时,可以到戏台后台上出10元钱让化妆师为孩子画个鬼脸,然后抱着孩子从戏台前跑过去,孩子便可以长命百岁了。不过,这个看似图吉利的习俗也有不吉利的时候。曾经有个患心脏病的孩子,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戏台上的化妆师给孩子画了鬼脸,不料孩子回家后自个一照镜子,竟把自己吓死了。父母大哭三天,发誓不再看戏。

戏里的故事就是现实中过去的故事,人们在看戏中,看戏中的悲欢离合就仿佛看自己的悲欢离合,亦幻亦真,这是戏的魅力。我是一个河南戏迷,在我看来,河南戏是最直抒胸臆的戏,听起来畅快淋漓,其艺术xìng也很强,是中原文化的jīng华。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在河南省之外,“损”河南人的“段子”要比河南戏还有市场,这不能说是一个怪现象。有时,我真想大声问那些“损”河南人的人:“你们真正了解河南人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一场河南戏,相信你会羡慕河南人的。

中原河南,除了河南戏之外,民间艺术也长盛不衰,我的启蒙教育可以说是直接来源于此,特别是说书艺人,给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来到喀什之后,我仍特别怀念那过去的艺术。在很多时候,我总是对童年时乡村土墙下的某个角落念念不忘。记忆中的那个角落里总有一位流浪艺人坐着,怀抱一把破二胡,心酸的曲子在衣衫褴褛的村民中流淌,诉说着不幸,诉说着希望,诉说着历史,也诉说着现实。这是流浪艺人在说书。我不知道这些艺人来自何方。那时候的乡村敞开着贫困的胸怀容纳着这些没有家园的艺人,吸收着他们从远方带来的jīng神雨露。还有一种艺人,他们能表演一种神秘的魔术,我知道我童年的心灵一直被这些艺人占据着,痴迷而向往,向往着能跟他们走,不要家,只要流浪。

后来,我读了一点书,从书中看到了一些童年时乡村流浪艺人的影子。缠绵在心中挥之不去的要算“瞎子阿炳”了。一听《二泉映月》,就想哭。仿佛阿炳就是那些艺人的代表,时刻准备着与我进行心灵的对话似得。在我看来,这些艺人都是人类的天才,但他们却被贫困所折磨,失去了家园,不被时代所容纳。有时候时代是宽容烦人,能容纳**和没落:有时候又是吝啬的,连一个艺术家索要生存的一小块面包都不给。

流浪的艺人啊!带给了人类理想的福音,也带走了对家园的四处叩问。

今年来,我听到一些艺人为了发展自己,离开家园的事。不过,大家都不叫他们是“流浪”,叫“闯”,闯běi jīng,闯广州,甚至闯rì本美国。一下子就“闯”出好多“星”,也闯出好多钱来。真叫我童年时那些流浪艺人羡慕死。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仰望屈原,我为他那种放逐似的流浪叹息,也为历史长河给了屈原这种流浪而庆幸。因为有了这种流浪,才有了不朽的屈原,有了不朽的《离sāo》,有了中国诗歌浪漫的源头。“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守丘”,对家园的依恋,对流浪的叹息,化作了艺人笔下的华章异彩。我总觉得屈原是位流浪的艺人,传播思想的艺人。

读中国古典的传说,我仿佛看到很多彻夜不眠的灯光。这些灯光有时在荒郊野岭的破庙中,有时在寒冷的客栈中,灯光下是穷困潦倒的流浪艺人,守着最后的理想,幻想着明天的家园。有时我就在想,是不是中国艺人不安分的心才造成了这种千古不变的流浪情结?在我作这样的思考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甸甸的。因为在流浪的背后,我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困!

一个艺人的流浪史,其实也是艺人对生命进行抗争的苦难史。我一直认为,流浪一词是个充满理想内含的崇高词语,传播着生存的气息,寄托着人类的家园意识。

我不知道今天我是不是在流浪,是不是童年的流浪在催我上路。

几年来,我蜗居于城市,思想却一直跟不上城市的繁华。我总还期盼着能够看到真正的流浪艺人的身影,期盼着真善美的传播。我的思想一直处于一种动荡不安中。

我童年的乡村,我心中的艺人,现在在何方?您还在四处叩问家园吗?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