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皂宗(1/2)
阁皂宗为符箓三宗之一。形成于北宋流传至元明。
阁皂宗是灵宝派展到以阁皂山崇真万寿宫为传播中心时代的别称。它本是灵宝派但又是灵宝派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至于灵宝派展到何时才形成以阁皂山为传播中心的阁皂宗目前由于资料缺乏尚难肯定只能根据一些侧面资料进行分析推断。先从阁皂宗推尊的历代祖师进行考察。《道德会元》卷二百四十四《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载有东华派所尊奉的历代祖师其前段所列元始上帝、灵宝天尊、太华天帝……徐来勒、葛玄、郑思远、葛洪、高敛之、6修静等与道书所载灵宝经的传授系统大致相符故亦可视为灵宝派和阁皂宗所尊奉的祖师。
其中所谓元始上帝、灵宝天尊、太华天帝俱在神灵之列徐来勒其人亦无考皆可不论。但葛玄是灵宝派和阁皂宗十分推崇的祖师据谭嗣先《太极葛仙公传》载:‘最后于阁皂山东卧云庵筑坛立灶以炼金丹。‘似乎葛玄已在阁皂山传授灵宝经箓了。但这是较为后起的说法比此先出的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则只云:‘公(指葛玄——引者注)驰涉川岳龙虎卫从长山、盖竹尤多去来天台、兰风是焉游憩。时还京邑视人如戏。‘并无涉足阁皂山的记载。因此谭嗣先之说是否可靠是个问题。郑思远(名隐)是葛玄之徒葛洪之师不详籍贯据传记其活动地有庐江马迹山霍山。葛洪江苏句容人据传记其活动地有丹阳、洛阳、广州等。6修静浙江吴兴人入道后先隐云梦山继隐仙都山曾游历衡、熊、湘、九嶷、罗浮、巫峡、峨眉晚隐庐山简寂观。凡此数人的足迹皆与阁皂山无涉。
因此在南北朝以前灵宝派是否传入阁皂山尚不清楚;但可断定即使已经传入也未形成传播灵宝经箓的中心即阁皂宗在那个时期尚未出现。
其次从阁皂山崇真万寿宫的展历史来考察。周必大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登临阁皂山其《记阁皂登览》中云:‘按古碑此(指崇真宫——引者注)本灵山(或作仙——
引者注)馆焚于隋。唐有道士程信然望气至此掘地得铁钟一口下有玉石尊像一座高尺余遂立草堂。先天元年(712)孙道冲始立台殿赐名阁皂观。……咸通(86o~873)中遭火惟古钟、玉像存。寻有处士杨荐父子次第葺之。
[原括注云:以上并见唐广明元年(88o)道士许玄真记中。所谓玉石天尊像甚小而重又有两躯侍立亦玉石也。钟在殿旁视其文乃咸通十三年铸而云隋开皇十四年铸何也?
岂别有钟而不存耶?〕……大概言此观在江南李氏(指南唐——引者注)号玄都至真宗祥符元年(1oo8)避讳改景德观天禧庚申(1o2o)尝经火熙宁丙辰(1o76)又火政和八年(1118)五月用守臣之请改赐崇真宫为额给元始万神铜印一授法箓则用之。盖天下授箓惟许金陵之茅山、信州之龙虎山与此山为三院。‘庆元二年(1196)周必大作《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所述崇真宫历史与此同。据上记隋前阁皂山建有灵山(仙)馆隋时又毁于火。结合上述灵宝祖师之足迹来考虑似可印证隋与南北朝前阁皂山尚未形成传授灵宝经箓的中心之说大体可信。其后唐初道士程信然仅在灵仙馆废墟上建立草堂至唐玄宗先天元年孙道冲再立台殿赐名阁皂观该观始具规模。不见程、孙二人的传记故不知他们属于何派道士。即使他们是灵宝道士已在阁皂山传授灵宝经箓但该观规模较小似乎尚未能成为传授灵宝经箓的中心。此后咸通中观又被焚毁南唐修复后更名玄都观仍未改变上述状况。所以唐至五代时期阁皂宗尚未形成。入宋以后真宗改此观为景德观后又经天禧四年(1o2o)和熙宁九年(1o76)两次大火再焚再建至政和八年(1118)始赐名崇真宫并赐给铜印准许和茅山、龙虎二宗一样单独传授法箓。据此在政和末年阁皂宗已被官方承认为符箓三宗之一和茅山、龙虎宗鼎足而三了。但据常理推断能取得官方承认一般应在道派的展已经相当成熟社会影响已经比较大之后。那末该宗之形成似应在此前的某一阶段。《茅山志-刘混康传》称宋哲宗嗣圣(应为绍圣)四年(1o97)‘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红军(今江西清江县——
引者注)阁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确实证明在政和之前的绍圣四年宋皇室已经承认阁皂宗了。前面提到的周必大《记阁皂登览》中还记载他在乾道九年游览阁皂山崇真宫时曾亲眼看到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四朝赐给该宫的‘四朝御书‘证明该宫曾经得到宋太宗后几朝的支持估计自宋太宗朝起阁皂山崇真宫就逐渐形成为传授灵宝经箓的中心即阁皂宗大体形成于北宋前期。
阁皂宗既从灵宝派传衍而来其基本信仰及所奉经书和方术都与灵宝派相同。崇奉神灵已如前述。《灵宝度人经》仍是遵奉的主要经典。斋醮科仪仍备受重视。
因为资料缺乏其承传谱系目前所知甚少。周必大写于南宋庆元二年之《临江军阁皂山崇真宫记》中提到当时该宫之管辖王自正知宫邹时亿副刘惟允度师陈处和等但未记他们的传代。《正统道藏》收有《勿斋先生文集》上下二卷题曰:敕赐高士右街鉴义主管教门公事阁皂山杨至质撰。
文集中不见杨至质履历其卷下《代临安倅章谢宰执》中有‘远若熙宁坡老居于是席近而嘉定谏臣出于此途‘之句嘉定为南宋宁宗年号可知杨至质是宁、理宗时道士。此时他已任南宋王朝道教管理机构的右街鉴义主管教门公事地位是比较高的推测他可能是阁皂宗的某代嗣法者或重要传人但因史阙有间一时无从证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