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化尖锐为圆润(1/2)
泄密一案上胤礽也被逮入了宗人府拘禁国事大政上康熙定下了决不妥协的决心这就好比是皇帝以强硬的姿态在和群臣们打擂台一样。
康熙以前不是没有打过擂三落之乱中九成宗亲和大臣们都不同意撤吴三桂等人的落康熙却乾纲独断与大臣们争锋相对最终还是力推撤落并在镇压叛乱中险胜。读史可以获得经验教训何况是并不久远的本朝本君的往事?大家都看得出来以康熙的这种性格是很难轻易在臣权前低头的了。于是乎整个士大夫阶层越沸沸扬扬起来处处流传着皇帝态度坚决士林祸事难免的悲观情绪。
但这次臣子们的悲观却和以往三落之乱中不同。当时的大臣悲观是认为一旦开战清朝胜算不大可能会九鼎倾覆。不过即使清朝的九鼎倾覆对士大夫们是关系不太大的大家换哪朝哪代不是继续当官?可这一次却不同悲观中带着愤愤因为康熙如果支持凌啸改革科举的话自己的优越地位子弟们的达之途全都堪忧竟是搞不好连官都当不成呢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干什么营生?!
所以学衙、诗社、私塾、书馆和酒肆里读书人的愤然议论越来越激昂并不因为康熙的不接见、不表态、不批折而消沉下去反倒越演越烈甚至公开的辱骂都开始甚嚣尘上弄得是有些身份地位的人都不敢去这些公开场合了。毕竟要过年了谁知道会不会惹祸上身?
老八却现自己岂止是惹祸上身。分明就是踩到了狗屎一样的倒霉要不是宗人府去不得他都恨不得冲进去把胤礽再阉割十次瓜不得不出来办差地他成天都被士大夫们围在礼部大堂之上。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让他领衔进宫力谏、上折子之类的可老八也渐渐看出张廷玉所分析的大局危机哪里敢去康熙那里讨这个晦气?但过了几天他地官话、套话和太极推手终于引起了怀疑。除夕的前一天眼看康熙就要大宴群臣了大家却一天也不肯等。竟然开始逼迫他表态了“八爷您今天也不要说什么皇上还在思量啊。凌王爷还没有回来啊之类的虚话了我们也不逼着您合我们联名上折子您就给我们大伙一句实话科举改革您是赞成。还是反对?!”
赞成就是凌祸一党反对就还是同路。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深知读书人最喜欢党同伐异的老八。不得不慎重思量起来既然胤礽二哥已经把自己逼迫到了这个境地而且事实已经证明不是自己害凌啸他们的再去畏惧什么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显得没有担当。倒不如现在就表明立场摆出与凌啸政见不合而已的光明正大派头借机更进一步收服人心!
正要将一声“反对”慷慨激昂地说出口。却只见人群最后有个人对自己杀鸡抹脖子地猛做眼色赫然就是容若的弟弟揆叙。老八一愣的时候就听见揆叙大叫道“八爷八爷不好了府上来人说您福晋出事了让您赶紧回去呢!”
八阿哥心知他定有话说顺势装作脸色一变抢了出来钻进揆叙安排好的大轿却骇然间看到一个自己认识的中年书生对他拱手一笑道“八爷公主府邬思道给八爷请安了。”
凌啸地头号先生亲自来见自己而且还通过容若的弟弟牵线搭桥?老八大吃一惊心中快地百转千回口中却是热络地与之寒暄。他知道一向不怎么露面的邬思道前来定是有重要地话和自己交流甚或是要做什么交易但凌啸已经出国快一年了不管邬思道说什么显然不会是凌啸的授意而只是这京城中号称无双国士的先生自己的主意遂强自摄了心神等着邬思道先开口。邬思道很是爽快没有半点的套话“八爷邬某听说您在百官拥趸了好几天了却还是没有给他们表个明确地态出来这里邬某代我家王爷表示感谢。不过为八爷计邬某觉得无论局势是多么的为难百官如何的逼您表态八爷最好是不要说反对科举改革地好。”
为我计?是为你们凌啸计吧!八阿哥哭笑不得看着邬思道那威胁不象是威胁劝说不像是劝说的神色又泛起了狐疑……这瘸子莫非以为就凭他几句毫无油盐的话就能说服我自掘坟墓?胤祀拱手一平礼充满期待地说道“哦?先生为我着想胤祀先行谢过驽钝之资还望先生明言。”
“八爷不可反对的理由有三。”邬思道点点头大刺刺地受了他这一礼语气却变得诚恳起来“其一科举千年积弊如潮有识之士谁不知道?故此唐宋元明**本朝都各有特色地增加了其他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务求天下英雄尽入朝廷彀中。八爷的才情俗脱世不会看不清这一点的。若是直陡陡地说一声反对要么会让人看轻您的见识要么会被人认为是为结党而昧公心!”
老八暗叹一声脸上却毫不改色。这世界要想有人围着你众星捧月那就只能以这些人的利益为是非!讲公心那还结个屁地党?所以这一条邬思道说的虽是正理可尝透了结党好处的老八却听不进去即使他能听进去也做不到讲公心弃党利!
“其二就是八爷你应该猜得到皇上的立场是什么了吧。邬某说一句诛心之言皇上和我们王爷一旦决定了的事情便是九匹马也拉不回来的其势将锐不可挡。八爷你若是在这件事情上不能保持一致将会让很多人寒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