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河山家国梦 > 第十六章 数万同胞共一哭,汉卿决心施兵谏

第十六章 数万同胞共一哭,汉卿决心施兵谏(2/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仪鸾司 天蓬又被贬下凡 国疆 次元运动会 魔法之海贼入侵 书评游戏之向我许愿 韩娱之倒骑驴老司机 帝辛的事件簿 独一无二的风 洪荒不朽界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数万同胞共一曲,数万同胞共一哭。哀伤的歌声,响彻在西安城内。刘风林和于海生,这两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同样唱的热泪盈眶,同样听的热泪盈眶。

怀抱着受伤小学生的那个东北大学老教授,来到游行队伍的最前面,对大家说:“少帅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人。刚才他说的很对,他对东北黑土地的爱,不亚于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他对日本人的恨,不亚于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就让我们相信他一次。我们给他一个周时间,一个周后,如果再没有答复,我们就去临潼,去华清池,去他蒋介石的跟前!让蒋介石看看什么叫民心!什么叫民愿!”

几万人的游行队伍在张学良的劝说下终于散去,张学良对于海生说:“海生,上车,直接去华清池,见蒋委员长。”

于海生和刘风林坐在“加蒂列克”的前坐上,张学良坐在后座上。于海生和刘风林大气都不敢出。因为他俩看到,少帅在车的后座上不断的擦着眼泪。于海生跟随少帅十多年,从未见少帅哭过。此时领兵数十万的统帅的眼泪,是为数千万沦为亡国奴的东北同胞而流,是为成为沦陷区的近百万平方公里的东北黑土地而流。

终于到了华清池,少帅擦干眼泪,跟刘风林和于海生下了车。在华清池外守卫的宪兵连长向侍从室打了个电话。而后转身向着张学良敬了个礼,说道:“报告张副总司令,蒋委员长在飞霜殿内等着见你。”

张学良走进华清池大门,刘风林和于海生想要跟着进去,却被宪兵拦住。二人被缴了武器,“请”进一间房子内。两名持枪的宪兵军官站在他们俩眼前,看着他俩。刘风林正前方的这名宪兵军官,正是自己的同学栗昊。刘风林和栗昊双目对视着,一句话没有。但这简单的目光对视里,饱含着无数复杂、纠结的情感。身为一名消息灵通的宪兵军官,一个中央陆军军官毕业生,栗昊知道,张少帅屡次觐见蒋委员长都是为了一件事:“停止内战,抗击倭寇。”可如今,他这个出生于东北的国军军官,不仅不能去东北与倭寇厮杀。反而却要在这狭小的房间里看守自己的同窗好友。栗昊想起来几个月前,在萧艺旋家自己说的那番兵不畏死的话来。栗昊的嘴角抽搐着,想哭,却哭不出来。

刘风林注视着栗昊,他怎能不知道自己的这位同窗,心里想的跟自己一样。那就是早日打回东北,扬我汉旗于沈阳城头。可少帅都没有办法,他跟栗昊又能怎样?也许,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里,他们这样的军人,就像一片浮萍,随波而流,随波而逝。可他又多么希望,自己身下的水流是对日本侵略者复仇的滚滚洪流?是四万万同胞高尚的愤怒汇成的滔天巨浪?如果是那样,即便是死,他也甘心了。刘风林和栗昊相处了三年,彼此都猜得到此刻对方的内心在想什么。而后两人都低下头,再也不敢与对方的目光碰撞。

华清池飞霜殿内。这飞霜殿相传是杨贵妃和唐明皇的寝殿。传说每到深秋霜降,华清池温泉水汽蒸扬,而使寒霜漂浮空中,迟迟不落,景象甚为壮观。唐明皇因此赐名“飞霜殿”。此时蒋介石正在欣赏着着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在大殿墙壁上留下的诗词歌赋。

张学良快步走了进来。蒋介石见张学良进来,微笑着对张学良说:“汉卿啊,快来。这飞霜殿上的题刻,很有意思。”

“委座。。。。。。”张学良正要说话,蒋介石却摆摆手,打断了他。

“汉卿,我知道你来找我是为了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我已经跟你说了不下十遍。我不想再重复。与日本的战争,是一定要打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蒋介石一边看着飞霜殿墙壁上的诗词,一边对张学良说。

“委座,可是我已经答应了在西安游行的学生和百姓父老,一周内一定要给他们一个答复。一周之后,我如何向他们交待?”张学良看着蒋介石说。

“汉卿,你虽懂军事,却不懂政治。对于学生嘛,除了拿机关枪打之外,是没有办法的。”蒋介石轻描淡写的说。

“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却去打爱国的学生?”张学良竭力克制着自己心头的怒火,几乎是一字一顿的对蒋介石说。

蒋介石转过头来,看了张学良一眼。并没有答话。而后他再次转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墙壁上的那些是诗词上。

张学良没有跟蒋介石这位民国政府的最高领袖告辞,他一言不发,愤怒的转身离去。

张学良出了华清池,驻守华清池的宪兵连长接到命令,把配枪还给刘风林和于海生,释放了俩人。

张学良紧紧的咬着牙关,他先是在轿车旁站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他好像下定了决心。他进到轿车里,对于海生说:“送我去十九路军指挥部,找杨虎城。”

一场震惊中外、影响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兵谏,就此拉开了帷幕。

目录
新书推荐: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