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父不如子(2/2)
吴定山不愿意别人风头盖过自己,何况可能就是刘百万的二儿子刘茂夏,于是又掏出一把银票,就要交给身边的小厮。
这时永历对着吴定山摇摇头,示意他不要意气用事,这银子花在“戏子”身上,不如好钢用在刀刃上。
隔壁的刘茂夏见到对方没了动静,以为自己“斗富”胜利,又开始大呼小叫起来。
永历听的无趣,便向众人要求告退,吴定山心中有气,也不愿意多留,便与其他人告别后,与永历一起下楼,准备离开。
永历等人刚要走出戏院,迎面走进一伙人,为首的是一个面容清秀,俊朗不凡的年轻人,年纪不过二十几岁,见到吴定山后,竟然开口问候。
吴定山也很惊讶,急忙回礼后,低声告诉这个年轻人就是刘百万的大儿子刘茂春。
打过招呼,本来永历正要离开,突然那个年轻人转身叫道:“那位可是南雷先生?”
黄宗羲很惊讶,没想到这个叫做“刘茂春”的后生竟然能认出自己,反正他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底细,再见到永历没什么表示后,也回身点头示意。
“哈,原来真是南雷先生!”刘茂春紧走几步,追上永历等人,对黄宗羲躬身施礼,说道:“学生是山西洪洞刘茂春,曾经有幸在苏州听过先生讲学,今天能够再次得见先生,实乃大幸!”
永历这才听明白,原来刘茂春与黄宗羲有过一面之缘,如果按照儒家礼法上讲,刘茂春听过黄宗羲讲学,名义上也可算是黄宗羲的学生。
其实黄宗羲对刘茂春没什么印象,记得在五年前苏州是曾经在友人的邀请下,讲过几场,但是后来满清官府得知后,派兵来抓,这才中断讲学。当时的来听课的人有几十人之多,天南海北的都有,对于这个刘茂春,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黄宗羲略微点下头,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来茂春是游学的学子。”
“是啊,多谢南雷先生当日的教诲,虽然只有几日,但是先生所讲确实振聋发聩啊,到今天学生还记忆犹新,学生有个不情之请,能够在这里撞见先生,可否叨扰一会儿,学生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先生,不知可否教授学生?”刘茂春恭敬地说道。
黄宗羲看了一眼身边的永历,在永历点头后,对刘茂春说道:“嗯,既然你有向学之心,便随我来吧。”
刘茂春欣喜异常,回头对随从说了几句,意思是让随从进戏院告诉他父亲,他临时有事就不去听戏了。
永历这才知道刚才隔壁的包厢中,刘百万竟然也在,那么他的二儿子刘茂夏胡闹,他做老子的竟然不管,或者说根本就是他的授意,可见刘百万也不过如此。
不过这个刘茂春却彬彬有礼,而且曾经游学四方,比他的父亲和弟弟可要强多了。
(晋商里也有好人,也有忠贞之士!更有饱学之士,尤其是善于经济之学的人大有人在。只是商人重利,只要善加引导,还是能为国所用。
求票,只是简单的推荐票,不是很难吧,本书的会员读者不少,为什么不给本书投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