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论军(1/2)
“好了,此事就先不说了,孤今日找你们来,除了方才与诸公所言到得周齐之事以外,尚有其他。ENxEI。O孤近日查察诸邑地形,寻查各种文献绘制了一卷齐鲁交境之图。今日请诸公尽观。”姬同说着起身下台向殿屏后走去,苏应等人也忙起身跟上。
进入殿屏之后看见殿壁窗橱之上挂着一副地形图卷。在殿外亮光的印透下显得十分清晰。
“诸公请看,诸公说说各自心中的想法。”姬同看着图卷说道。这卷地图是姬同回忆曲阜与临淄之间的地形所绘制,结合现在的文献记载,将各个城邑、关口、险隘、直道、山川河谷,齐鲁边境的驻军尽皆绘于图上。虽然远不如后世的民用地图,不过在现在使用已是足够了。
苏应等人细细观察图卷,各自分析。
“嗣君此图将鲁齐之势尽展,使人有一目了然之感。”申濡言道。
唉,申公到底不是持军奋战之人。(春秋之时,卿将不分,在朝为卿,在军为将。)姬同虽然早知道申濡可以执国内政,却不通军事,但还是叹息了一声。毕竟像太公望、伊尹那样的国家柱石难得一见。这也坚定了姬同寻访才能之士的决心。
“嗣君,臣观泰山近鲁而远齐,以至我鲁国数次与齐对阵,大多是齐军突入我鲁国,我鲁国常要在国内与齐军交战,使得边鄙少人,齐人更是猖獗肆掠。一年之内数次惊扰。”还是有将才的曹沫先说出自己在军事上的观点。
“那我鲁国出泰山的难处在那里?”姬同问道
“回嗣君,我鲁国与齐国相隔泰山,泰山太广。山内是山辟小道。不利于战车行进,且多有荆棘,纵使步军也难以行走。泰山西北地势平坦,极利战车奔驰。因此齐军数次入侵棘地(鲁国东北)俱是从西北而来。我鲁国昔日也曾在棘地驻有大量军士以巩固边鄙,后来因为军粮转运艰难,棘地一带又少有人迹故而将军士撤后到曲池依汶水驻守。”
“我鲁国除却泰山东北之地进军以外可还有其他路径可以攻入齐国?”
“泰山西侧攻入齐国倒是可行,齐国因为棘地军队的后撤,也将原来驻守在阳桥(今山东泰安西北)的齐军撤到了徐关。因此在泰山西侧没有什么驻军,只是攻入齐国之后军粮难以供应,齐军若是切断我军粮道,恐怕我军随时有覆灭之险。长勺、艾陵一带也可以攻入齐国,但此地离曲阜太远,多有丘陵之地,不利于战车的大量行进,依靠长勺地利也许可以打败齐军,只是附近的密林不利于大量展开追袭战。”
“可否借纪国之地攻入齐国?”姬同想起齐国的九世之仇纪国。虽然历史稍有改变,齐国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规模地攻击纪国,纪国也不像历史上那样困窘。但如此下去灭亡也是必然的。与其看着他被齐国顺利覆灭,还不如借道纪国突入齐国。纪国与齐国之仇是不会和解的,而纪国因为娶了二姑娘姬琰,面对齐国无休止地进攻也会向鲁国求救。正好以此为借口进攻齐国。
“若是能从纪国借道,并且瞒过齐军探听,应该是可行的,只是有些冒险,大量的军队行军很难保密,可行性不大。”曹沫回答道
“苏上卿以为呢?”姬同也想听听苏应的见解
“臣以为曹沫(周制,朝臣在君前面奏时,要直呼其名,父子也不能例外)所言有理,此事牵扯太广,非一时可成。需要顾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尚需仔细思虑。”
“苏公、曹公如此说,此事孤自要好生思量一番。孤倒有些心急了。”姬同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苏公,鲁国现在有多少军士可以参战?”姬同想起此时诸国的军士全是临时征召的,入则为民,出则为兵,作战力实在有限。这种情况一直到战国之时魏国吴起所编练的魏武卒出现为止。
“我鲁国共设置有左中右三军,每军有一万人,共有战车四百乘,战马二千三百余匹。全国可以征召四万五千人征战。每次出战看战况而定人数。”
“齐国有多少知道吗?”
“齐国比鲁国略多,也设有左中右三军共有三万人。战车四百五十乘,约有四万七千人可以参战。”
“现在诸**士都是临战之时所征召的吗?孤是说有无常备之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